非遗瑰宝焕发“活态”新生 在“家门口”尽享国家级文化盛宴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10-10 07:5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为市民与学子搭建起触摸中华文明脉络的桥梁。

近日,由国家图书馆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厚含书院联合主办的“藏诸名山,传之其人——国家级非遗记录工作十年成果展”落地深圳龙岗。展览以“国家级资源+在地化落地”创新联动,让沉淀历史温度的非遗瑰宝,在校园与社区的交融中焕发“活态”新生,为市民与学子搭建起触摸中华文明脉络的桥梁。

作为国家图书馆精心梳理的国家级文化成果展,此次展览集中呈现十年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深耕成果。展览核心涵盖2290位非遗传承人的口述史资料,以及超7.5万小时的珍贵影像,通过具象化的史料与画面,带领观众穿越时空,直面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匠心底色与传承力量。

为扩大文化辐射范围,展览创新采用“线上线下联展联映”模式。校内展区设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厚含书院1层长廊与B3层休闲长廊,面向全校师生长期开放,让青年学子在日常校园生活中便能与非遗“零距离”对话,将文化感知融入点滴日常;校外展区同步落地龙岗区图书馆、龙城街道文体活动中心,把国家级文化盛宴延伸至社区“家门口”,方便市民随时走进非遗世界,感受匠人温度与传统魅力。

“非遗不是静止的遗产,而是‘活态的文化’。”厚含书院院长郑绍远表示,非遗教育是衔接文化传承与社会实践的重要纽带。

编辑 温静 审读 秦天 二审 李璐 三审 詹婉容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