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春力量遇上志愿担当,布吉这样“暖心”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通讯员 张丽 文/图
10-09 16:36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国庆逢中秋,家国同庆时。“双节”假期,布吉街道团工委以青年为根基、以志愿为桥梁、以网络为媒介,线上线下协同发力,围绕青年驿站、“虚拟社区”、深圳东站等多个阵地开展系列行动——从驿站的暖心守护,到社区的活力引流,再到东站的志愿坚守,布吉青年将热忱与担当融入基层治理一线,共同交出了一份充满温度与力量的答卷。

筑牢青年驿站“安全网”,打造暖心留才“第一站”

安全是底线,更是温暖的起点。节前,布吉街道团工委联合应急管理办公室专项开展青年驿站安全生产检查,细致排查各类隐患,及时清理公共区域积水,从源头防范蚊虫等疾病风险,为入住青年构建起一道坚实的“健康防护墙”。

此外,街道团工委还为入住青年精心准备了情意满满的“节日大礼包”。礼包中既有《致青年驿站青年朋友的一封信》传递暖心问候,也包含象征团圆的月饼、实用的驱蚊及应急药品,更有工作人员现场介绍“虚拟社区”的精彩活动,引导青年融入在地生活。从物质支持到精神联结,布吉正以细致入微的行动,让每一位初来此地的奋斗者真切感受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温暖。

“这是我第一次在深圳过节,没想到能收到节日礼包,还参加了做灯笼活动,”刚从老家来深工作的小陈笑着说,“虽然离家很远,但在这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建强线上“虚拟社区”,拓展青年服务“新阵地”

节日期间,布吉街道团工委积极运用线上“虚拟社区”,推动青年服务从“线下延伸”到“线上融合”,实现双向赋能、双向升温。

街道工作人员化身“首席推荐官”与“线上客服”,将“Fun布吉”公众号精心整理的“双节”活动清单与免费福利,在各类青年微信群、朋友圈持续推送,实现“服务找人”的精准触达。

大芬社区带来沉浸式汉服游园、非遗体验与互动打卡,引领青年感受国风雅韵;德兴社区上演融合震撼视效与传统文化魅力的非遗火壶表演,吸引众多目光;布吉圩社区开展非遗包包DIY体验,让邻里在共创中从“陌生人”变为“创意伙伴”……一系列契合青年兴趣、富有文化内涵的活动,通过“虚拟社区”平台精准推送、广泛传播,吸引大量青年踊跃参与,不仅提升了活动知晓率与参与度,也进一步增强了布吉青年的归属感与凝聚力,为基层青年工作注入了全新活力。

汇聚东站“志愿暖流”,护航旅客“温暖归途”

在深圳东站川流不息的人潮中,“志愿红”始终是那道最温暖而安心的风景。

据统计,双节期间深圳东站累计服务旅客超48.9万人次,其中布吉街道志愿者为17万余人次旅客提供了问询引导、行李搬运等贴心服务,志愿服务总时长达500多小时。志愿者们坚守在进出站口、售票区与安检通道,用专业服务和真诚微笑,成为旅客身边的“暖心向导”。

他们不仅发放防蚊手册、讲解疾病预防知识,更在紧急时刻迅速反应,扶助不适旅客、疏散人群、联系医护,完成一次次暖心救助。从主动搬抬婴儿车,到耐心指引方向,甚至一路陪同至检票口;从一句“我来帮您”化解疲惫,到一次次弯腰、一句句叮咛——他们用细微而具体的行动,汇聚成节日里最动人的文明底色,也让这座城市的温度,在人来人往中静静流淌。

推动爱的“双向奔赴”,树立礼遇奉献“新风尚”

节日期间,布吉街道志联推出一系列务实走心的礼遇与关怀举措,推动志愿服务从“单向奉献”走向“双向循环”。一盒盒满载情谊的月饼,被送至正在执勤点忙碌的志愿者手中,传递着“团圆有你,感谢有你”的真诚心意。同时,依托“志愿港湾”平台,布吉街道通过志愿服务时长兑换礼遇积分的形式,为志愿者送上电饭煲、大米、食用油、洗衣液等生活用品共958份,让爱心在实践中实现可持续的“双向循环”。

节后的深圳东站,客流逐渐回归平稳,但布吉志愿者的服务仍在继续。在青年驿站里,新入住的青年们正在观看假期活动的照片墙,上面记录着这个双节的温暖瞬间。这样的温暖,正是布吉街道团工委持续深耕青年发展与志愿服务的生动注脚。未来,布吉街道将继续搭建青年成长平台、拓展志愿服务内涵,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布吉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让青春在基层一线绽放更加绚烂的光芒。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潘未末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通讯员 张丽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