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速递
《我在深圳当校长》
盐田外国语学校校长 谢学宁 著
中国文联出版社
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校长?
这个教育的基本问题在前所未有之人工智能时代显得更加突出和重要,因为校长的认知底蕴就代表学校的气质格调,因为校长的格局情怀很大程度决定了学生的发育空间,更因为不少校长在趋利避害与底色坚守之间陷入了要么无所适从要么任性盲目的困窘,尽管很多校长事实上如此却未必能意识到以及有勇气承认。
这样的“校长之困”源于“校长之病”。校长,按说应该是从优秀教师中脱颖而出的,而优秀教师是应该具备“四有”好老师的素养与底色的,是应该初心不改、眼里有光、心中有人的,遗憾的是,不少同志在坐上校长这把交椅之后,就会犯起很多校长都会犯的因权力异化导致的“通病”,诸如好大喜功、唯我独尊、装腔作势,等等。
或许有“识时务者”会说,这是“屁股决定脑袋”的理所当然,不仅不能麻烦权力来背锅,还应该自我检讨是不是站位不够高。症结恰恰在此。所有校长的问题,根子上都是校长的终极愿景是成为政治家还是教育家的价值观分野。
其实,无论是以政治家为高标还是以教育家为归宿,都极为正义和崇高,两者也并不冲突,只不过,不少人以政治家为方向,却止步于政客式的自我满足。
唯其如此,《我在深圳当校长》的出现是值得关注的。因为,此书与其说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深圳校长的经验沉淀,不如说是一位以教育家为理想追求的“书生校长”在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摸爬滚打与朴素坚守;当然,我们也可以看作是一种面对历史的投石问路,既是在询问这样的路子对吗,也是在好奇这样的路子有人跟吗?
不过,正如是与非没有绝对,跟不跟也无关紧要,对于教育家来说,保持对纯正的清醒与坚守才是对教育最大的忠诚。这份纯正忠诚不是对权力的纯正膜拜,而是对生命的纯正敬畏,作者以调动每一个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为校长的必修课与必答题的背后,正是骨子里对“教育学是人学”的推崇与守护。
于是,我们在看到第一辑“主体攻心”中作者分别致学生、家长、青年教师的系列书信时,会感受到一份浓浓的教育人文主义者的情怀与温暖,那是基于懂得、尊重与热爱的心灵互动,一以贯之的是教育人特有的真挚与赤诚。
当然,作者首先苦心孤诣地致力于解决“心”的问题,并不是自己要成为精神教主,而是为了给各关键要素的心灵松绑、认知祛蔽,最终助力莘莘学子看见并拥抱广阔的世界、掌握学习与发展的主动权,在答好求学阶段的每一份必考卷的基础上,以更加敞亮的胸怀、更加明澈的智慧、更加娴熟的技艺去开启人生的无限可能。为此,这位校长请来了各行各业有突出成绩的长者、智者、先行者,做盐外学子的成年人朋友,探讨时代的议题与趋势、共话人生的当下与未来,与社会发展的变革与律动结上“缘”、通上“电”。
不必讳言,孩子的人生能走出怎样境界、收获怎样的成功与幸福,初中阶段的那位校长的影响与作用不是万能的,甚至很可能是微乎其微的,然而,一位真诚的、积极的、兼容并包的、与时俱进的、坚持学生第一而非权力第一的教育家型校长,无疑更为健康和有益于人民。不能说本书作者之外,健康的校长已然没有,只不过,对于这类健康的校长,多一点更好,再多也不嫌多!
校长的标签可以有千百种,当个健康的校长就挺好!
作者:张博
编辑 张克 审读 张蕾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袁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