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跨学科实践,深圳初中化学教学教研活动近日举行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李丽 通讯员 马进财
11-12 10:5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为落实《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推动核心素养导向的化学教学改革,近日,深圳市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导向的复习教学”培训活动,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实验学校举办。本次活动由南山区教科院承办,在市教研员卢天宇老师指导下,各区教研员及多所学校专家领导齐聚,以课例展示、专家点评、专题讲座相结合的形式,向来自全市的教师呈现了跨学科实践教学的前沿探索成果,为初中化学复习课转型提供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式。

作为南山区初中化学跨学科实践探索团队核心带头人,南山区化学教研员杨东升老师率先展示《自制暖宝宝——金属专题复习》课例。课堂以“铁粉燃烧”趣味魔术开篇,紧扣“物质的性质与转化”学科大概念,设计“初探—再探—自制—挑战”四级递进任务,将化学知识与工程思维、环保理念深度融合。学生在探究活性炭、氯化钠对暖宝宝发热的影响过程中,熟练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不仅夯实了金属性质等核心知识,更在动手实践中培养了科学探究能力。杨老师还在课程结尾引出的暖宝宝废料回收议题,既衔接了后续教学,更渗透了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感,诠释了“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跨学科教学理念。

南山区初中化学教研员杨东升老师主讲市级公开课

紧随其后,杨东升跨学科实践团队核心成员、哈工大实验学校马进财老师,展示了《暖宝宝的“重生”——金属专题复习》课例。课程以“回收暖宝宝中的铁元素”为驱动性问题,延续跨学科融合思路,搭建工业流程设计学习支架,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工艺流程图绘制与提取铁的实验探究。学生在讨论试剂过量判断、成本控制等问题中,深化了知识应用能力,同时建立了金属资源回收利用的学科观念。

两节展示课均打破传统学科壁垒,体现了跨学科实践中“知识整合—思维提升—素养培育”的进阶逻辑,将化学知识与工程设计、环保实践、科学探究有机结合,是杨东升团队深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路径研究的重要成果体现,为全市教师展示了核心素养在复习课中落地的具体方法。

杨东升跨学科实践团队核心成员马进财老师主讲公开课

龙华区化学教研员高智超老师对两节展示课给予肯定并指出:课程紧扣“教学评一体化”理念,通过真实情境创设和跨学科任务设计,让学生在探究中构建知识模型、发展高阶思维,为全市化学复习课教学提供了优质范例。 宝安区教研员罗柳珊老师从学科价值维度重点点评,强调杨东升老师及其团队的探索,以“物质的性质与转化”大概念为核心,通过跨学科驱动问题设计,实现了知识、思维与素养的协同发展,其系统化的实践路径对全市化学教学改革具有重要引领意义。

深圳市初中化学教研员卢天宇在总结中指出,复习课教学应跳出“知识灌输”的传统模式,以跨学科实践为载体,兼顾实效性与素养培育,真正实现从“知识传授”到“素养育人”的转变。 本次市级公开课活动,不仅是杨东升老师及其团队跨学科实践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更向全市教师传递了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改革方向。未来,南山区初中化学跨学科实践团队将继续深耕研究,持续输出更多优质教学成果,为深圳乃至全省初中化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编辑 李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潘未末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李丽 通讯员 马进财)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