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所见所感”到“妙笔生花”,光明大讲堂写作指导课助力学子开启新学期

深圳特区报记者 郑铭
08-27 21:1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临近开学,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投入学习状态,为新学期做准备。8月24日,光明大讲堂特邀知名阅读和写作推广人、作家,中学高级教师陈冬平以《如何将暑假经历写成优秀作文》为题,开展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写作指导课,讲座吸引了众多学生、家长与老师,现场座无虚席。

讲座伊始,陈冬平以近期网络热文《没钱出去玩的暑假》切入,解析文章打动人心的原因——兼具“成长”主题内核、真情实感和细节描写。“作文是什么?” 他抛出问题后,结合该文进一步阐释:作文是对人、事、物、景、情、理的正确认知与艺术表达。他鼓励中小学生写作要立足于真实生活,多写自己经历过的事,并指出愉快的写作是通过内在驱动力而成,还建议家长多启发引导,少施压催促,帮孩子找到乐于表达、享受写作的乐趣。

随后,陈冬平讲解了写作中的系统思维,指出写作需先明确主题,再围绕主题选择素材。他以学生范文《泰山石阶上的刻度》为例,解析作者如何聚焦“挑山工”这一主题 。“写文章不能想一段写一段,需要系统思维,从主题、构思到内容都要全盘考虑。”他结合这篇范文强调,正是这种“时间递进 + 细节呼应” 的场景设计,最终构成了结构严谨的文章。他还总结出游记的“所知、所见、所感”三要点,帮助听众把握这类文体的核心特征。

谈到如何从生活中提取素材,陈冬平表示,假期素材不止于旅行,与家人相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兴趣班、阅读书籍等都是可写素材。他建议孩子们在生活中用心观察和感受,抓取一两个印象最深的片段深入刻画,将日常点滴转化为作文素材。

讲座中,陈冬平重点介绍了提升作文表现力的方法:准确、具体、生动。用词准确可让文章的表意严丝合缝,如描述风时,用“卷”表现风的大,“拂”则表现风的温柔;描写具体可让场景真实可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则能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此外,他还谈到作文应融入真情实感,并巧妙关联“科技创新”“环保低碳”等时代话题。针对游记类作文写作,他额外分享了“抓一个难忘瞬间、运用‘五感’、写出心中想法”三个实用妙招。

在互动环节,陈冬平先以“暑假里印象深刻的经历”为话题,引导现场学生分享各自的暑期经历,指导如何将该经历写成一篇暑假佳作,再让大家分享在讲座中的所学所得。

陈冬平的讲座引经据典,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他将写作要点拆解得清晰易懂,又结合一篇篇优秀学生范文展开分析,让听众能直观了解各要点的具体运用方法。讲座中,遇到优秀文段时,他还会引导大家齐声朗读,使听众更深刻地体会佳作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光明大讲堂供图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秦天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余晓泽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郑铭)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