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更新与城中村现代化治理深度推进的背景下,如何以“微改造”激活空间价值、以文化力凝聚治理共识,成为破解高密度城区发展难题的关键命题。
作为深圳市光明区马田街道城中村品质提升的生动实践,连日来,将围社区在马田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锚定“微改造、精治理、活传承”治理原则,将城中村综合治理与民生需求精准对接,精心谋划打造了爱心地铁U站、儿童友好园、文化长廊园等5个特色民生点位,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筑牢治理根基。
而新近惊艳亮相的“将军精神・历史文化长廊园”,作为其中的文化核心地标,更探索出一条“文化铸魂、功能聚合、民生共享”的治理新路径,让红色记忆落地生根,将治理成果转化为居民可感可知的生活体验,为城中村从“环境蝶变”迈向“内涵升级”写下了鲜活注脚。

红色基因赋能 筑牢治理根脉
“将军精神・历史文化长廊园”惊艳亮相,以红白为主色调的现代棚架结构,既勾勒出城市更新的鲜明轮廓,更承载着城中村治理的文化根基。长廊深耕本土红色资源,通过图文并茂的展板系统呈现麦氏家族五位将军的英勇事迹,将散落的历史记忆凝练成可触可感的文化符号,让红色基因在漫步驻足间浸润人心。与此同时,长廊同步展示的“铿锵玫瑰”社区品牌成果与亲子活动剪影,以温馨瞬间串联家庭和谐与社区凝聚,实现了“文化传承+价值引领”的治理赋能,为城中村治理注入精神内核。

一廊多用创新 激活治理效能
作为城中村“微改造、精治理”的生动实践,长廊以“一廊多用”的创新设计破解空间治理难题,构建起“文化展示+休闲休憩+交流互动”的多元场景。在遮阳避雨的棚架下,居民既可享受静谧休憩时光,亦可通过全景式展示了解社区发展脉络——从人口构成、公共服务升级到环境整治成效,从治理难点突破到未来规划蓝图,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让城中村治理成果一目了然。这种“治理成果可视化、公共空间功能化”的创新路径,将单一景观升级为治理载体,实现了“环境提质+效能展示”的有机统一,彰显了城中村综合治理的精细化思维。

共建共享发力 绘就幸福图景
“既能赏景休憩,又能知史明今,这样的长廊让我们感受到治理温度。”社区居民张女士的点赞,道出了城中村治理的民生底色。据悉,长廊的建成并非终点,而是治理升级的新起点。它既是居民共享的文化客厅,更是凝聚共识的治理平台,通过“看得见的变化”激发“摸得着的参与感”,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共治格局。
未来,将围社区将以长廊为纽带,持续举办特色文化活动,深化公共服务延伸,让这座集“颜值、内涵、功能”于一体的治理地标,成为城中村从“环境蝶变”到“民心凝聚”的生动注脚,为构建“记得住乡愁、看得见发展”的城村共生新图景写下精彩篇章。
编辑 高原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邓辉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