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90%!光明区果林村搬迁“签”动民心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邓红丽 通讯员 张博 杨慧
11-24 21:46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截至11月24日,果林村搬迁项目签约率已达91.70%。

当城市发展的铿锵脚步与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相拥,光明街道迳口社区果林村——这座承载着知青记忆、归侨乡愁与建设者足迹的村落,正以一场充满民生温度与发展智慧的搬迁蝶变,书写着“人民至上、民生为本”的新时代答卷。截至11月24日,果林村搬迁项目签约率已达91.70%,自签约启动以来,短短二十余天的高效推进,既深刻彰显了党委政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系万家灯火的民生情怀与政策温度,更让200余户村民对高品质宜居生活的美好愿景变得愈发清晰可触、指日可待。

果林村,原名黄泥坑,7.33万平方米的土地上,曾因黄土泥泞得名,如今已成为知青(老职工)、越南归侨和来深建设者的聚居地。岁月流转中,村落内部分房屋年久失修、基础设施滞后、历史遗留问题亟待解决。为一揽子破解发展难题、让居民共享城市发展红利,果林村搬迁项目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正式启动,以政策的透明度、服务的精准度,架起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果林村航拍现状

“走心服务”破顾虑 签约击掌定民心

“10口人的大家庭,儿子残疾无业,过渡房补贴不够全家租房,一开始对搬迁充满担忧。”现场工作组一位常务副组长介绍的沈某一家,正是众多搬迁家庭的一个缩影。每个被搬迁家庭的情况各异,诉求与顾虑也千差万别,唯有精准对接需求,才能化解群众心结。

得知沈某一家的困境后,工作人员没有简单宣讲政策,而是从实际难题入手:为缓解过渡期间的住房压力,多方对接资源,协调合适的过渡安置房源;考虑到沈先生儿子的身体状况,四处联系企业筛选适合的就业岗位,还全程陪同父子俩前往企业沟通、完成面试。

一遍遍跟他们讲搬迁政策,鼓励他们日子会越来越好。沈先生一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签约前一晚,父子俩把补偿协议仔细读了半宿,第二天顺利落笔。签完字的那一刻,沈先生突然举起手,向身旁的常务副组长提出击掌。“他脸上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这位常务副组长至今清晰记得那个温暖的瞬间——这一掌,既是对工作组连日辛勤付出的最佳褒奖,更定格了群众对搬迁工作最质朴的认可与信赖。

业主签约完后与现场工作组一位常务副组长击掌

“解锁难题”显担当 复杂事暖群众心

“第一次走进那片老旧居所,真切感受到群众对安居的热切期盼。”现场工作组一位副组长的感慨,道出了所有工作人员的攻坚初心。斑驳的房屋漏风漏雨,部分墙体已坍塌,周边环境杂乱,居住条件的窘迫,让“让群众早日住进安全舒适的新家”成为大家心中最坚定的目标。

作为首次参与土整工作的“新兵”,这位副组长深刻体会到这项工作的复杂性,而破解复杂难题的密钥,正是把群众的事真正放在心上。有户五口之家,因家庭成员多、对住房面积和户型有实际需求,且家庭结构特殊,对相关认定标准心存顾虑。工作组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反复上门倾听诉求,细致解读政策边界,同时实地核查房屋实际情况,针对地下一处特殊结构的楼层重新核实认定,按合理标准完善补偿方案,用实际行动回应了群众的合理诉求。

另有一户因遗产分配事宜陷入停滞,90多岁的高龄亲属远在海南,公证手续的办理受地域距离阻隔。工作组主动搭建沟通桥梁,详细告知补偿流程,对接法务团队提供专业咨询,协助梳理办理路径,用专业与耐心打破空间障碍,最终促成各方达成共识。还有一对母子因产权继承、土地划分等问题多次调整协议,工作组全程跟进,耐心对接多部门协调,一步步理顺所有流程,稳稳守住了群众的合法权益。

现场工作组工作人员前往业主房屋现场进行复核

“温情兜底”暖人心 搬迁路上无孤行

“政策执行不能有偏差,但为民服务可以多些牵挂。”现场工作组一位年轻干部,在搬迁一线生出这样的真切感悟——而这,正是整个果林村搬迁工作最动人的温度所在。

61岁环卫朱阿姨丈夫早逝,守着一栋危房独居,两个儿子长期失联。社区干部上门时见房屋安全堪忧,当即垫付房租为她安排临时居所;工作组接力跟进,一边多方打听联系亲人,一边结合其实际情况规划搬迁后的生活与工作,让孤苦老人感受到家人般的关怀。70多岁的钟大爷在云南摔伤腿部,无法返程办手续,工作组便简化流程远程对接,得知其普通话不畅,特意安排熟悉当地方言的同事解读政策;待老人康复返程,早已梳理好全部流程的工作人员全程协助,让他“办事零跑腿、服务不断线”。

还有一户村民去世后,子女因遗产继承产生分歧,不仅自家签约受阻,还影响关联多户进度。工作组没有简单施策,而是逐一走访家庭成员,梳理亲属关系与利益诉求,绘制清晰家庭关系图谱,提出理想的分配方案。“既讲政策边界,又劝珍惜亲情。”这位年轻干部介绍,从危房居民的临时安置,到跨越千里的乡音沟通,再到家庭矛盾的温情化解,工作组把群众难处放在心上,让搬迁工作既有“进度条”,更有“温度感”。

现场工作组工作人员与业主交谈

这场牵动人心的搬迁,从来不是生硬的政策推进,而是带着温度的民生答卷,是指挥部“人民至上”理念在基层的生动生长。锚定目标不松懈、久久为功显担当,工作人员夜以继日的耐心沟通、春风化雨般细致解读,把政策讲进心坎里,把服务做到需求上——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细说搬迁后的美好生活图景,又真切传递区、街道两级党委政府心系群众的民生情怀,让群众深切体会到保障自身合法权益与改善果林村人居环境的双重初心,逐步冰释疑虑、主动并肩前行。

看似坦途,皆为笃行所得;每份成效,藏尽日夜耕耘。这既是基层治理效能的有力彰显,更是“百千万工程”落地生根的鲜活注脚。如今冲刺的号角已然吹响,指挥部正以更足干劲、更实举措全力奋进,让果林村在时代变迁中焕发崭新生机。待居民乔迁新居、生活提质,这场满载初心的搬迁,终将成为光明区高质量发展中最动人的民生注脚,续写着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温情篇章。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张蕾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刘思敏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邓红丽 通讯员 张博 杨慧)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