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下午,2025年世界精神卫生日暨深圳心理健康月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光明区举行。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仪式+展演+游园”的多元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推动全社会关注心理健康。
“深圳市第三届心理健康科普作品征集活动”和“光明区心理科普知识竞赛”一等奖颁奖。
高位联动:市区协同推进心理服务落地
近年来,深圳持续构建“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市级专业资源不断下沉,并与区级实践深度融合推动服务向纵深持续发展。
光明区作为深圳心理健康服务创新试点区域,各街道心理服务站点全覆盖、青少年心理科普常态化等经验,为全市心理服务下沉提供了“光明样板”。
光明区始终将心理健康服务作为民生工作的“必答题”:大力开展光明区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计划之心理健康工程行动,各部门心理服务扎根基层,科普课堂走进社区、学校和企业,让专业心理服务“走进寻常百姓家”。
市民正在体验园艺疗愈。
多元呈现:从仪式到互动传递心理关怀
仪式环节聚焦“成果展示与价值传递”,现场进行深圳市第三届心理健康科普作品征集活动颁奖,对18项优秀作品进行表彰,光明区心理科普知识竞赛颁奖同步举行。
其中《忧郁症患者的独白》作品因贴近群众需求、传播性强,在活动现场进行了展演;18名“光明区心理素养知识竞赛”获奖小选手也一一亮相,为后续社区心理科普贡献力量。
主题展演环节,光明区各街道结合服务场景创作的节目依次亮相。玉塘街道的非洲鼓表演传递“情绪释放”理念,光明街道的默剧《V光・破茧》展现心理困境突破过程,新湖、马田街道的情景剧聚焦校园欺凌预防,公明街道的奥尔夫音乐合奏则为特殊群体心理关怀提供实践示范。展演通过“场景化表达”让观众直观感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现场市民纷纷表示,“真是涨知识了,让人印象深刻”。
心理游园活动,成为市民参与的“核心环节”。光明区心理服务相关部门设置心理体验、成果展示、心理科普3大区域:心理体验区提供解压游戏、心理五官体验等互动项目;成果展示区作品纷呈,集合了光明区各部门心理服务建设成果;科普区通过漫画展演,为市民带来心理素养知识集锦,促进心理健康素养提升。
玉塘V爱之家表演非洲鼓。
长效赋能:推动心理健康服务常态化
接下来,光明区将从“机制建设、资源下沉、效能优化”三方面齐发力,推动心理健康服务“日常化浸润”。将持续以“市民健康需求”为核心,将常态化服务融入社区治理、校园管理、企业关怀等场景,真正让心理健康关怀成为市民触手可及的日常保障。
编辑 刘彦 审读 冯思颖 二审 王雯 三审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