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晚,东莞市文化馆星剧场舞台璀璨、灯光绚丽,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东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广东省第十三届少儿艺术花会圆满闭幕。
经过一周七个专场比赛的激烈角逐,表演唱《莫负中华满庭芳》等5个作品获音乐类金奖,群舞《獴獴热土》等7个作品获舞蹈类金奖,小粤剧《治水记》等3个作品获戏剧类金奖,对口快板《我的科学梦》等2个作品获曲艺类金奖。
此外,本届少儿艺术花会音乐类共评出银奖10个、铜奖13个,舞蹈类评出银奖12个、铜奖18个,戏剧类评出银奖5个、铜奖7个,曲艺类评出银奖3个、铜奖5个。
此外,同期开展的少儿美术书法作品展汇集121件获奖作品,其中美术类一等奖14件、二等奖21件、三等奖36件;书法类一等奖10件、二等奖15件、三等奖25件。这些作品风格多样、天真烂漫,有用彩绳营造编织效果的疍家水乡图景,也有用手工营造立体效果的龙舟欢庆画面。
深圳市文化艺术专家联谊会会长姚峰认为,本届花会作品岭南特色鲜明,传统童谣的改编、粤曲唱腔的融合、潮州锣鼓的运用,不仅让作品本身增光添彩,更为基层群文工作者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
本届花会坚持群众性与公益性,延续“花会周”的概念,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花会芬芳带给更多群众。活动不仅发放惠民票,让更多人有机会近距离感受少儿艺术的魅力,还通过“国家公共文化云”“广东文旅”“文化广东”等多平台直播,累计观看人次140万。
“花会引领,百花齐放”,自1986年肇始,广东省群众艺术花会分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少儿艺术三大主题,历经39载淬炼,已成为全省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影响最广的群众文化品牌。全省各地构建常态化赛事与省花会联动,“省市协同、赛创互促”的美育生态圈已然成型。
近年来,广东以国家“群星奖”、省群众艺术花会、年度作品评选等为平台,发挥群众文艺创排基地孵化功能与省聘群文作者示范引领作用,遴选公布“粤美乡村文化指导员”“艺美乡村文化社团”,打通“创作—编排—演出”全流程,建立常态化作品研讨与打磨机制,为培育群众文化创作人才提供了厚壤,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在今年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第二十届群星奖评奖中,广东省《最后一球》等8个作品入围终评。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李璐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