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深圳湾畔,潮声激荡,光影交汇。近日,2025首届粤港澳纪录片盛典在深圳开幕。开幕式上,多位业内专家做了主旨发言,为大会构建起多维度的思想图谱,现场41部作品获入围。当天下午举办了“湾区故事·纪实创新”与“数智赋能·视听革新”两场高端对话接力登场,多元视角交锋,为大湾区纪录片锚定新航向。
这场以“纪实之眼观照时代,湾区之声对话世界”为内核的行业盛会,汇聚了全国纪录片领域的优秀机构代表、专家学者与创作者代表近200余人。盛典聚焦“记录新时代·聚焦大湾区”主题,旨在通过集中展示371部参选佳作、探讨纪实影像在数智时代的创新路径与国际传播力,搭建起推动粤港澳纪录片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湾区文化协同创新的高端平台,为时代留存深刻印记,让湾区故事传向世界。
本次活动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深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深圳市影视产业联合会、凤凰卫视中文台、广东卫视、澳门莲花卫视、广电新视点中心承办。
在主旨发言环节,四位业内专家的深度阐述,为2025首届粤港澳纪录片盛典构建起多维度的思想图谱。纪录片导演闫东以“大湾区三部曲”诠释影像桥梁的物理穿透力与精神凝聚力,提出用“第四维桥梁”对话世界;中国视协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杨乘虎以“四大追问”直击叙事创新痛点,呼吁回归“人本”与“真实”的创作原点;凤凰卫视中文台副台长、总编室主任,电影台台长黄海波立足湾区实践,描摹“纪录片+文旅”的产业融合图景;澳门国际纪录片电影节艺术总监则以澳门电影节为样本,揭示“混血文化”叙事对国际传播的启示。四重维度交织,为粤港澳大湾区通过纪实影像实现文化破圈、价值共振提供了从创作方法论到产业实践的全景方案。
盛典最激动人心的环节当属入围作品颁授荣誉仪式。本届活动共征集作品371部,经严格评审,最终41部作品脱颖而出获得入围荣誉,涵盖现实生活、人文历史、自然生态、科技创新及国际传播五大题材。
现实生活题材聚焦时代个体与社会变迁,《阿尔泰山》《不一样的妈妈》《发现大湾区之“我在大湾区”系列》《瞽师》《我的火焰蓝》《我们在深圳》《行花街》《寻美莞乡 乐活莞邑》《因为深圳》《与湾同行》等作品,以细腻镜头捕捉湾区人鲜活的生命故事与城市脉动。
人文历史题材则深入挖掘文化根脉,《宝藏知时节》《沧海有珠》《传世匠造》《建圳者·见证者》《岭南医道》《金山棺》《跨江探亲》《马交游-镜海浮沉话世遗》《中国动画100年》《奇妙的民居》《深圳金融改革发展实践之路—血脉》《阳东村龙》等作品,解码历史基因,展现湾区深厚的文化底蕴。
自然生态、科技创新及国际传播题材彰显时代前沿视野,《大漠绿色梦-库布其模式》《黑鹳的春天》《开园啦萌友》《湿地鸟语》《香港自然故事》《港澳青年创业系列短片》《这辈子总要看一场“宇宙烟花”吧?》《澳门新青年:“胆粗粗”逐梦大湾区》《茶船古道》《中法60年一路生花》等作品,立足绿色科技、青年活力、国际合作,构建湾区面向世界的立体叙事。
这些作品共同构筑起2025年度粤港澳纪录片创作的丰富景观,成为记录新时代、讲好湾区故事的生动载体。
当天下午迎来“湾区故事·纪实创新”与“数智赋能·视听革新”两场重磅对话。这两场对话进一步深入探索纪实内容创作的边界突破与前沿视听技术应用的无限可能,持续为与会者提供思想碰撞与经验交流的高价值平台,推动粤港澳纪录片在新起点上开启更为广阔的创新航程。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