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飞驰粤湘间,山乡湾区共向荣

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通讯员 董剑锋 石利崇
05-14 12:21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获誉“云端上最美高铁”的张吉怀高铁在武陵山脉的云雾间穿梭,掠过雄伟的矮寨大桥,将湘西的山水秘境与粤港澳大湾区的繁华都市紧密相连。自2021年12月6日起,它凭借G6080次等列车,让“早上品尝广式早茶,午间游览凤凰古城”的生活从梦想变为现实。其G6080次列车从深圳北延伸至香港西九龙,全程1235公里,串联起粤港澳大湾区与湘西的“12小时旅游圈”。

当粤港澳大湾区的“速度引擎”与湘西的“诗画山水”在铁轨上相遇,一幅区域协同、民族共荣的画卷徐徐展开。据悉,针对旅游客流,铁路部门推出“高铁+景区”联程服务,不仅开行“香湘”旅游专列,还在车厢内设置湘西文旅宣传角,让旅客从登车起便沉浸在“神秘湘西”的氛围中。这条“流动的风景线”,正以日均发送旅客2.3万人次的成绩,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在G2137次铜仁至深圳北的列车上,班组特意安排湖南籍乘务员,用乡音提供“一站式”服务。“现在坐高铁就像坐‘家乡号’,踏实!”乘客胡先生的话,道出万千往返粤湘两地务工人员的心声。面对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旅客占比近20%的服务对象,乘务员们提前学习民族习俗,热情指引背篓摆放,协助旅客入座,甚至能叫出部分常旅客的民族姓氏。

“每次驾驶列车经过凤凰古城段,看着窗外的吊脚楼与青山快速掠过,内心总会涌起一种穿越历史与现代的强烈使命感。”怀化机务段高铁运用车间张吉怀高铁司机王耀伟感慨道。这条全长245公里的线路,桥隧比超过90%,曾因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敏感被视为“建设禁区”。建设者们秉持“开路先锋”精神,历经5年艰苦奋战,最终让高铁在武陵山脉的悬崖峭壁间顺利穿行,实现“隧隧相连、桥桥牵手”的创举。

作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与湘西的首批高铁司机,王耀伟和他的同事们需要精准应对山区多变的气候与复杂路况。“时速350公里的智能动车组,不仅是对驾驶技术的考验,更是对我们敬畏沿线生态与文化的考量。”王耀伟表示。为此,他们通过不断摸索与实践,总结形成“山区高铁平稳操纵法”,如今这一方法已成为全体司机的作业标准。

张吉怀高铁的美,在于沿途山水风光,更在于“一站一景”蕴含的文化匠心。凤凰古城站以吊脚楼为设计灵感,吉首东站造型形似“玉树擎天”,芙蓉镇站融入土家族建筑元素,每一座车站都成为地域文化的生动缩影。数据显示,高铁开通后,凤凰古城、芙蓉镇等地的民宿入住率提升40%,周末游客量增长超60%,粤港澳大湾区游客占比显著提高,老年旅行团也是高铁常客。

(广铁集团供图)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潘未末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通讯员 董剑锋 石利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