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协同应对关税壁垒,两地专家热议化“危”为“机”之道

读特新闻记者 陈晓玲
05-09 17:49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香港深圳扮演各自不同角色。

5月8日下午,香港经济导报、“一带一路”经济开发与自贸区联盟在香港举办主题为“危与机——港深协同应对关税壁垒”的高端沙龙,来自深港两地学界、商界的参会者齐聚一堂,聚焦关税壁垒的实战应对策略、深港产业协同的创新路径、跨境电商与供应链破局之道三大主题进行观点分享。

据悉,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会长贝钧奇、全港各区工商联会长杨凯山出席活动。香港城市大学客座教授陈凤翔、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贸易与开发中心主任余宗良、香港中观研究所所长刘澜昌、深圳跨境电商协会会长王馨、香港创科发展协会创会主席陈迪源等深港两地5位专家,围绕各自对相关主题的洞察进行分享。

香港经济导报“危与机——港深协同应对关税壁垒”高端沙龙举办。

与会嘉宾认为,美国一系列关税政策,会造成全球供应链中断,企业面临低效率、成本增加,甚至有经济衰退风险等后果。科技创新是香港建立经济“免疫力”、抵御外部冲击的关键。香港和国际联系紧密,是众多科技企业的研发中心,在知识产权领域和金融领域极具优势;深圳有着制造、市场、生态系统的优势。因此,港深应该围绕科技创新协同应对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

与会嘉宾认为,香港和深圳一直在加强合作,“香港和深圳可以从三方面再升级合作——打造单一自贸区的先行区: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服务贸易+货物贸易、边境+边境内措施等进行先行示范;梯度推进加快:前海、河套、沙头角、口岸经济带、大运科教城、光明科学城平台、北部都会区,选择性到全域;分步骤、分领域:额度管理,专业服务业的全面开放、港币人民币的额度内自由兑换、科研设备人员的更广范围流动等。”

“跨境电商”话题,也是活动焦点之一。与会嘉宾认为,即使跨境企业面临诸多挑战,但中国平台和中国卖家仍然具有很大的韧性。与会嘉宾认为,深圳跨境电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多项优惠政策扶持、完善的产业集群、便捷的跨境电商物流以及丰富的跨境电商平台资源四方面。而香港作为全球知名的国际金融中心与自由贸易港的角色,跨境电商带给香港的机遇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资本流通与金融服务,二是物流枢纽与分销网络,三是品牌出海与市场开拓。与会嘉宾建议,香港应充分利用CEPA协议及其他优惠政策,鼓励港商进入内地市场;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城市合作,共建跨境电商一体化生态系统;推进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从而促进香港跨境电商的发展,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5位演讲嘉宾获颁“经导智库”专家聘书。

在活动上,香港经济导报聘请5位演讲嘉宾为“经导智库”专家。香港经济导报执行总编辑、“一带一路”经济开发与自贸区联盟理事长康剑波表示,将聚合众人之力,恪尽媒体之责,汇聚港深两地的“智库先锋”“产业领航者”与“规则解读者”,将学术研究的预见性、企业实践的敏锐度、政策设计的全局观深度融合,为双城破局提供多维度的解决方案。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沈静愉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袁斯茹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陈晓玲)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