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钢:在深圳打造一个大湾区音乐文化场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焦子宇
2023-05-26 07:03
该文章被2个专题收录

近日,记者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见到了刚刚参加完中国文联推进文艺创作工作会的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主席、音乐学院首任院长叶小钢。作为一直走在用音乐讲述中国故事最前线的大师,他在多国举办了《中国故事》专场音乐会。多次登上世界舞台,叶小钢认为,坚持中国特色对中国音乐发展十分重要。同时,深圳需要拥有属于自己的文化艺术符号。他坚信,深圳音乐学院(筹)定能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世界顶尖的音乐学院。

城市发展需要文化符号

“中国音乐广受世界欢迎的原因在于我们拥有音乐发展道路的自信,这种自信源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形成独一无二的文化表达,引起世界共鸣。”叶小钢说。

熟悉叶小钢作品的人不难发现,其中不少是从古诗词等传统文化中提炼创作灵感。当被问及如何看待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时,叶小钢表示,这是吸收外来文化精华与传统文化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型表达方式,它让传统文化拥有当代活力。音乐学院的教案和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规划都融入了该模式。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发展需要培养创新型、国际型人才,这就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深圳需要坚实的文化符号。如果文化实力不能与城市经济科技发展规模相匹配,那么其文化艺术氛围便不会浓郁与和谐,缺少文化形象。”

作为全国政协常委,叶小钢多年来一直为音乐普及、提高国民素质全国范围的美育教育呼吁,敦促国家加大对艺术的投入。他曾多次在全国性会议上做重点发言,强调保护知识版权的意义。在他的大力有效推动下,对外文化交流、国际知识版权保护工作有了很大推进。

“我们会带学生到学校去、进社区里,前往各个领域和各行各业进行艺术实践与互动,面对的观众有白领,有科技工作者。但无论是谁,无论是创造经济财富还是创新科技成果,艺术对其熏陶的程度越高,创造力就越大。从这个角度来看,美育不能忽视。”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音乐文化场

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一楼排练室,著名指挥家、音乐学院指挥学术和学部主任胡咏言正耐心地给学生们讲解着每一处节奏。他时而敲击钢琴键盘,时而挥动手中的指挥棒。在他的指挥下,同学们手中的乐器化成了一串串流畅的音符,在指尖、呼吸中奏响激昂丰富的乐曲。3楼会堂内,钢琴与键盘学部青年教师王笛在指导学生练习即将演出的钢琴曲,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琴键、不错过任何一个音符。教室外,满满一面墙的演出海报让人惊叹。

虽没有悠久的建院历史,但音乐学院后发优势十分明显。从师资上看,这里集中了一批像胡咏言、张立萍、徐惟聆、朱慧玲一样的教授大咖,也有王笛、张越、余乐一样的青年音乐家,他们奔着创新环境、国际水准和高端平台而来,也链接了海内外丰富教学资源,开拓学生国际视野。

在音乐学院首任院长任命仪式上,叶小钢描述了音乐学院未来的蓝图:“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将建设成为‘五位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专业体系。”科研上,学院将扎根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与民间文化,建构形成中国特色的新时代音乐专业知识体系;教育上,将在中国特色新时代音乐专业知识体系基础上开发特色课程与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一流师资队伍;创作上,不断推出具有中国价值、中国精神与中国韵味的音乐精品力作;艺术实践上,将建设数支高水平乐团和设备一流的音乐厅,向公众开放;音乐文化生态上,将聚集与引领社会资源协同创新,立足粤港澳,面向全国、亚洲与世界建成国际化的音乐作品展演中心、音乐版权交易重地、音乐学术交流中心,打造音乐专业新型学科发展重地。“我可以很自豪地说,音乐学院在粤港澳大湾区是拔尖的。”

“艺术高端人才是一批能引领文化艺术迈向高峰的旗帜性人物,音乐学院就是要培养这批人。”叶小钢对记者说,“我有决心打造一个文化场、音乐场,把音乐与文化的影响力扩大,像一滴墨水印在纸上,慢慢散开。深圳的音乐事业,会以深圳为中心点,辐射周边,以至大湾区、全中国、继而东南亚和全世界。我希望,音乐学院能在这座城市和一代人身上留下痕迹,让其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流传更长久、辐射更广阔。”

采写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焦子宇

拍摄  孙钰胜 张越洋

剪辑  李剑文

编辑 李怡天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张露锋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焦子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