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园街道八月篆刻展系列红色文化活动收官

深圳特区报记者 华智超 通讯员 郑碧燕
08-27 17:02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铭记历史守初心,篆刻传情续薪火收官

8月27日,由南园街道文化站主办的“烽火文心·刀笔春秋——东江纵队营救中国文化名人肖像篆刻展”系列红色文化活动圆满收官。这场持续近一个月的文化盛宴,通过“展览+讲座+体验+观影”的多元形式,让辖区居民重温红色历史、感受艺术魅力。

以展为媒,重现烽火岁月里的“文脉守护战”

活动现场展出的30组篆刻作品,以刀为笔、以石为纸,生动呈现了茅盾、廖沫沙、何香凝等30位在“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事件中获救的文化名人肖像、姓名及生平。每一方印章都镌刻着历史的温度,不仅展现了篆刻艺术的独特韵味,更系统还原了东江纵队在战火中冒死营救文化名人的英勇历程、赤尾村赤尾渡在这场惊心动魄大营救行动中的重要作用及历史意义,让“存文脉、护火种”的抗战精神通过传统艺术形式鲜活呈现,吸引众多居民驻足观看、聆听讲解。

多元联动,打造红色文化“沉浸式课堂”

为让红色文化浸润人心,本次系列活动创新推出“1场红色电影+2场主题展览+3场人文讲座+5场篆刻体验”的立体活动矩阵,将历史叙事与艺术体验深度融合。

8月4日,辖区退役军人代表家庭齐聚影院,共同观看电影《南京照相馆》,通过影像追忆峥嵘岁月;三场人文讲座邀请了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馆长张紫歆、龙华印社副秘书长郭晶等老师,深情讲述“家门口的红色故事”,引发居民强烈共鸣;五场篆刻体验活动分别于赤尾社区、街道文化站、滨河社区及南园街道非遗主题图书馆开展,周志群、李志锦等五位专业老师手把手指导,从握刀姿势、篆刻技巧到印章设计,耐心指导每一位参与者。

尤其是在南园街道非遗主题图书馆的两场体验活动中,小朋友们兴致勃勃地拿起刻刀,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属于自己的第一方印章,感受传统艺术魅力的同时,也在心中种下红色传承的种子。有居民感慨:“第一次体验篆刻,不仅学到了技能,更从印章里读懂了红色故事,很有意义。”

赓续血脉,红色精神在传承中焕发新活力

整个八月,南园街道以篆刻艺术为纽带,将赤尾渡在“文化名人大营救”中的关键作用、东江纵队的英雄事迹融入活动全程,让居民在“看、听、学、做”中深化对本土红色历史的认知,增强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小朋友们一句“原来我生活的地方也有‘红色故事’”,道出了活动对红色基因代代传的深远意义。硝烟虽散,精神永存。此次篆刻展系列红色文化活动的圆满收官,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对先烈的致敬,更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秦天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余晓泽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华智超 通讯员 郑碧燕)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