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新”更暖心!南园街道新就业群体子女成长夏令营结营

深圳特区报记者 许依妍 通讯员 张淼
07-23 22:2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南园街道为小候鸟量身打造的暑期夏令营画上了圆满句号。

缤纷暑假,难忘一夏。深圳市福田区南园街道为 “小候鸟” 量身打造的暑期夏令营画上了圆满句号。紧扣“党建强、发展好、治理好、服务好、环境好、群众满意”目标,南园街道依托党群服务中心阵地矩阵,整合多种资源,精心策划了系列“安全、有趣、有成长”的暑期假日活动,让奔波在城市中的骑手、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的子女,既能“学知识、强技能”,又能“拓视野、增见识”。

八个社区化身特色“成长星球”,以科技探索、文化传承、健康守护等八大主题,将知识与欢乐打包成 “暑期大礼包”,送到新就业群体子女家门口。

科技探索,点燃梦想

沙埔头社区的 “航天科技营” 里,科学的种子正悄悄发芽。空气悬浮球、四足机器人让孩子们目不暇接,动手实验、亲自编程、小组竞赛……课堂上惊叹连连,笑语不断,一行行代码点亮“让AI服务生活”的创想。

滨河社区“微观世界”生物科学之旅,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透过显微镜观察动植物细胞、微生物的奇妙结构与群落。社区成为了“小候鸟”们建立新联结、感受集体温暖的温馨平台。

非遗文化,温润童心

在南华社区“文脉传承营”,新就业群体子女们既能走进艺术场馆,开启研学之旅,又能踏入非遗手工坊,感受木屑飘香、陶泥旋转……历史文明跃出课本插图,化作可感可触的温度,可观可赏的珍藏。

锦龙社区“非遗文化营”则在一招一式、一笔一划里浸润童心。武术修筋骨,书法养气韵,扎染绘灵思……成为青少年体验中华瑰宝的重要窗口。一位外卖骑手来接女儿时,孩子腼腆地分享:“刚开始握毛笔手都在抖,现在老师说我写的‘永’字越来越好了!”孩子的进步与笑容,是文化传承最生动的注脚。

童趣运动,守护健康

巴登社区“童趣运动营”为新就业群体子女提供了释放活力的空间。专业教练点拨跳绳技巧:手腕摆绳、脚尖起跳、呼吸配合……孩子们从生疏到熟练,在声声计数中突破自我,于团队比拼间收获友谊与自信。

在赤尾社区“健康守护营”中,传统舞蹈、亲子健身、趣味运动会联袂登场,眼科专家讲座、牙医职业体验、体态筛查轮番上阵,为“小候鸟”的健康保驾护航。

托育教辅,聚力成长

滨江社区为新就业群体解决了暑期带娃的燃眉之急,“萌娃托管所”温馨又热闹,读绘本、做手工、玩游戏……丰富充实的集体活动,点亮了孩子们的童年色彩。

南园社区“全能成长站”将课业答疑与社会实践结合,孩子们完成作业之余,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在社区大家庭中找到了责任感与归属感。在一次禁毒宣讲活动中,孩子们同社区志愿者们一起参与,纷纷表示要成为禁毒宣传生力军,为零毒社区的建设注入蓬勃的青春力量。

从理论学习到探索实践,从健康守护到托管陪伴,从理论学习到探索实践,从健康守护到托管陪伴,近百场活动串起了新就业群体子女的多彩暑假。“小候鸟”的夏日蜕变,是南园街道架起家校社共育桥梁的温暖实践。本次夏令营不仅点亮了孩子们的梦想,更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到了城市的温度与归属。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郑丽虹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许依妍 通讯员 张淼)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