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公益慈善项目大赛第一名!非遗助力残疾妇女编织幸福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许依妍
11-04 18:3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近日,在深圳公益慈善项目大赛的舞台上,经过多轮激烈角逐,美丽工坊以全场最高分93.4分的优异成绩勇夺桂冠。

近日,在深圳公益慈善项目大赛的舞台上,经过多轮激烈角逐,“美丽工坊——残疾妇女手工艺创业就业支持计划”从众多优秀项目中脱颖而出,以全场最高分93.4分的优异成绩勇夺桂冠。

这一荣誉不仅是对项目团队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更是对残疾妇女自强奋斗、追求美好生活精神的高度肯定。

以爱之名,点亮希望

“美丽工坊”项目源于中国残联、全国妇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五部门联合印发的《“美丽工坊”残疾妇女就业增收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旨在通过选拔和扶持一批适宜残疾妇女就近就便或居家就业的手工制作企业或机构,逐步打造“美丽工坊”这一残疾妇女培训就业品牌,帮助更多残疾妇女通过劳动实现就业梦想,提升生活质量,增强社会参与感与获得感。

项目自启动以来,入选全国首批“美丽工坊”的深圳市大爱艺术品有限公司始终秉持“赋能、融合、共富”的核心理念,致力于打破残疾人在就业难、保障低、社会参与弱等方面的多重壁垒。

针对残疾妇女的身体特点与学习需求,团队联合工艺师、大师共同研发“适配性教学工具包”,改良工具与教学方法,确保每一位学员都能“学得会、用得上、能创收”,真正做到“以技立身、以艺致富”。

许多学员从最初的沉默寡言、不愿出门,到如今主动分享创作心得、自信展示作品,甚至成为项目助教,帮助新学员适应课程。她们用一针一线、一刀一剪,不仅编织出精美的手工艺品,更编织出属于自己的尊严与梦想。

值得一提的是,“美丽工坊”项目Logo恰好出自非物质文化遗产浮雕鱼皮画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残联、文化和旅游部联合认定的“非遗工匠”,同时也是深圳市大爱艺术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宁雷的女儿宁鲸蓉之手。

“美丽工坊标识的中间图形部分是一个张开双臂的女性形象,代表着残疾女性的自立自强和坚韧不拔。这对由爱心幻化的翅膀,寓意着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如同翅膀一般,给予残疾妇女飞翔的力量。”这位听障女孩在“绽放美丽 共创未来”的“美丽工坊”项目推进会暨残疾女性文创作品展上,通过手语向大家解释了美丽工坊标识的意义。

薪火传承,助残不息

此次荣获深圳公益慈善项目大赛第一名,评委会给予高度评价:“项目以非遗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赋能为核心,深度融合文化传承、妇女发展与残疾人帮扶,具有极强的社会价值、创新性与可持续性,是公益项目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从“大爱艺术”被中国残联、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为首批50家“全国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到本次“美丽工坊——残疾妇女手工艺创业就业支持计划”勇夺桂冠,背后离不开福田区残疾人联合会的鼎力支持。

据悉,近年来,福田区残联联合“大爱艺术”,在各街道职康中心持续推广残疾人非物质文化遗产——鱼皮画手工艺培训项目,培训残疾人学习非遗技艺,已累计进入深圳20个职康中心,教授5000多名残疾人及家庭学习手工艺,助力残疾人融入社会,自力更生,同时也对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进行了传承和发展。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刘兰若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刘思敏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许依妍)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