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福田建区35周年。35载栉风沐雨、35载披荆斩棘,福田区从昔日的“水田滩涂”跃升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中心城区,实现了从“上步工业区”到“科创+金融+时尚”协同发展的产业高地的转型升级,书写出一部波澜壮阔的改革华章。
南园街道的发展脉搏始终与福田同频共振,同样演绎了从“水田滩涂”到“都市中心”的精彩蝶变,率先迈出“深圳农村城市化”的步伐、开创“深圳购物中心”的先河,更启动了一场又一场以“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标的探索实践,成为福田35年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持续进步、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鲜活缩影。

商圈焕新
深化“工”字型街区建设
回溯发展历程,南园街道曾是深圳著名商业城区,全城首家 MALL——中信城市广场便诞生于此,承载了无数老深圳人的记忆。但近年来也面临商业综合体老旧、传统街区时尚活力不足的挑战。今年以来,南园街道以新城市广场升级改造为契机,深化“工”字型街区建设,让老商圈重焕青春活力。
据悉,南园街道以深南中路、东园路、南园路、埔尾路、滨河大道为“横”,上步南路、同心路、巴登街、埔新街为“竖”,清晰勾勒出大“工”字型特色商业街区框架,为商圈焕新奠定了空间基础。

4月29日,iN城市广场重新盛大开业,这座承载着无数深圳人记忆的深圳第一家综合购物中心,以全新姿态回归。街道与iN新城市广场运营方共建“商户服务直通车”,从企业注册、税收纳统到政策申报,为拟进驻商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协调优化商场导视系统,引入超过20家首店品牌,汇聚200+品牌,打造FUSION PARK深圳最大户外运动公园、都市绿洲、劈酒街、湾区粮仓四大特色主题场景,以打造湾区城市运动健康第一品牌为目标,以“运动+社交+美食”模式重构城市公共空间价值,致力成为年轻客群情绪消费的驱动型场域。同时,以南园路沿街19栋楼宇为载体,推进运动主题彩绘,以视觉语言强化街区运动定位。每到周末,广场北侧的运动公园、自然乐园里,骑行、滑板、攀岩等主题社群活动轮番上演,年轻群体的欢声笑语,让街区人气持续升温。
东园路也“烟火气”十足。街道以落实福田区“福旺街区”行动计划为抓手,通过优化商业动线体验、开展夜间亮灯行动、改造周边环境等,让这条老街道既保留“老字号小吃店”的熟悉味道,又增添“网红打卡点”的新鲜活力。“巴登老字号”“南园老字号”评选活动更让经营数十年的鹏记绿豆饼、老面馒头等走进大众视野,形成特色品牌矩阵,吸引市民专程来“寻味老南园”。
产业革新
聚焦二手流通 树立全国标杆
走进南园街道华强南片区,密集的电子市场里,二手手机、电子零部件的交易依旧繁忙——这里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二手手机及电子零部件交易集散区。以商务部二手商品流通试点契机,街道正全力将其打造成“全国消费电子二手商品流通第一街”。

“产业园”为产业立起“风向标”。街道推动构建“回收-检测-维修-销售-服务”二手消费电子全链条生态,统合市场打造华强南消费电子循环产业园,让分散的商户“抱团发展”;开展华强南标识体系建设,提升华强南品牌影响力。推动通天地通讯市场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二手商品流通试点企业,以点带面促进产业创新升级。编制福田区消费电子二手商品流通产业发展规划,与全区“十五五”规划衔接联动。

“法律护航”为合规经营“筑屏障”。福田区消费电子二手商品流通法律公共服务平台落地后,商户足不出户就能享受知识产权保护、合同审查等法律服务。通过“正面、负面、案例”三张清单,商户能获得清晰明了的生产经营合规指引。今年以来,街道积极推动片区维修示范市场落地,将首期100家示范商户纳入合规标准体系,产业合规发展取得新突破。
“双中心”为品质交易“树标杆”。街道联合线下龙头电子通讯市场、线上头部互联网平台企业,建设“消费电子二手商品检测中心”,旨在实现数据清除认证、二手商品溯源、全链合规检测,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同步打造“消费电子二手商品检测中心”,提供流程化、透明化、规范化的交易、体验、科普等全链条服务,以“双中心”从货源端、消费端消除隐私泄露、价值评估等方面疑虑。
服务暖“新”
打造新业态发展“暖新”示范街区
在南园的大街小巷,外卖骑手穿梭不息,成为城市运转不可或缺的身影。作为城中村与电子市场密集的区域,这里骑手数量庞大,“送餐难、用餐难、生活难”曾是他们的困扰。今年以来,街道通过“六个 N”举措,建成全市首个骑手全域友好街道,让奔波的“小哥”们真切感受到城市的温暖。
“N个红色矩阵”强基固本。建立骑手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开展党组织覆盖攻坚行动,推动辖区网约配送站点、快递网点等建立党组织,延伸组织触角。
“N个便利场景”畅通无阻。推进天桥防滑改造、增设骑手专用通道与指引牌,优化人车分流措施。骑手刘师傅说:“以前雨天过天桥总怕滑倒,现在安心多了,送餐效率也高了。”
“N个服务举措”温暖人心。全面铺开“党建+公益”“服务+运营”党群服务模式,打造“一党群一特色”服务品牌;设立“骑手餐厅”提供专属套餐,协调建设骑手公寓,推动社康中心与平台企业合作设立“暖新社康”,开通骑手绿色通道,联动社康与骑手签订骑手家庭医生等,让骑手及其家人享受全方位的健康关怀。

“N个共治制度”激发参与。通过结对联系制度与激励机制,激励骑手参与各类社区志愿服务。2025 年福田区“最勤劳小蜜蜂”候选人李小平是一名外卖配送员,他八年来始终坚守初心,用心服务每一位客户,主动承担复杂区域的配送任务,还积极协助社区代收快递、清理垃圾等。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利用业余时间为社区孩子开展公益武术课程,累计授课达 40 余节,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
“N种优质资源”赋能成长。链接“青年夜校”等社会资源,开展兴趣爱好培训;联合兰德手机维修学校、电子行业协会等资源开设职业技能培训;与托管机构、幼儿园、学校等开展合作,开设社区“四点半”课堂,缓解骑手子女看护难题。

“N个服务空间”遍布社区。打造暖“新”微驿站和文体“新”空间,让骑手小憩有去处、放松有空间。“现在不光送餐顺畅,还能学技术、陪孩子,在南园就像在家一样温暖。”骑手张师傅感慨道。
街区塑新
营造幸福空间 滋养人文生活
南园街道的蝶变之路,不仅关注物质空间的更新,更注重人文精神的培育。位于沙埔头社区的童梦航天馆,就是这样一处 “有温度的空间”。这座航天主题党群服务中心开放后,成为了城中村孩子们探索宇宙和追寻科学梦想的新去处。馆内充满了航天科技元素,孩子们可以参与DIY活动,动手搭建种植舱,甚至在“红领巾天文台”使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星空。今年来已经举办了50余场各类科学活动,惠及青少年2000多名。

同心南路的改造,则让“幸福”有了具象的模样。在同心南路与深南大道的交汇处,一座婚恋主题口袋公园悄然绽放,它宛如城市中一颗跳动的心脏,以蓬勃的活力填补了南园婚恋主题公共空间的空白,是深圳唯一的甜蜜经济主题口袋公园,为市民们搭建起一方温馨的社交天地。斑马线间镶嵌着粉色爱心,墙壁、道路两侧的彩色瓷砖绘满婚恋文化图案,紫花风铃木的枝条上,系着“百年好合”的祝福丝带……南园街道在2.14、5.20、七夕等浪漫节日举办胶片情书专场摄影展、游园音乐会等主题鲜明的活动,成功塑造了年轻人向往的城市级浪漫地标与爱情打卡地。情侣来此甜蜜拍照打卡,老人们带着孩子在公园休闲散步,温馨的氛围感染着每一个人。

从商圈的活力回归到产业的能级跃升,从对新就业群体的贴心服务到人文空间的精心营造,南园街道的蝶变,正是福田区 35 年发展的生动缩影。它见证着福田从追求“发展速度”到深耕“发展质量”、从关注“物质供给”到重视“精神滋养”的转变,也映照出一座城市在改革进程中,始终不变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初心与改革担当。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诗敏 二审 桂桐 三审 窦延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