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深圳教育信息化双区实验校”系列报道之㉕ 南山区珠光小学:动态学情数据链下的个性化教学

深新传播智库

2023-07-04 15:32





编者按:


2020年8月,深圳被教育部确定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2021年2月,深圳入选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名单。两年来,深圳教育信息化“双区”建设不停步,全市100所实验校在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上脱颖而出。2022年11月,从中遴选出40所智慧教育示范校培育对象。


改革需要凸显“样本”意义。为此,深圳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和深圳报业集团联合推出“先行者——走进深圳教育信息化双区实验校”系列报道,分别介绍智慧教育示范校培育对象校在学科融合、数据应用和模式创新上开展信息化教与学改革的特色与思考。


 

核心提示







围绕师生在智慧校园中所产生的数据,瞄准课堂模式和课程建构模式,通过广泛深入收集学情信息形成动态学情数据链,建立与学段、学科相对应的数据分析模型,支撑课前决策、课中诊断、课后延伸,形成差异化的教学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方式、针对性的布置课后任务,使得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和个性化。







 

智慧校园环境下的个性化教学


珠光小学在数据应用研究方面涉足较早,在数据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先后建立了学生成长数据中心,包括学情分析数据规则、学生学习状态数据分析模型、学生思维特点数据、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分析模型和各学科素养数据分析模型,形成了更科学更直观的可视化结果,为教师教学情景设计、练习设计等实验提供了依据。


经过近9年的深耕,学校已形成70多个信息化工具。据统计,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师生共有2787039次的操作记录,共产生150GB的数据,相当于每位学生产生484张图片,平均每人每天1.3张,项目式学习课程参与率提高至89.3%,产生学生素养积分310220,比同期增长56%,足够支撑对课前、课中、课后的数据分析,进而形成动态数据标签,为课中的分组活动、课后的分组练习提供依据。


利用动态学情数据链 打造高效课堂


珠光小学教师队伍已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能熟练地使用常用的信息化工具,解决场景中的简单问题。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一步融合和“双减”提质增效的要求下,需要信息化手段介入的场景越趋常态且更为复杂,学校先后开设了25个BYOD教学班,初步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学校通过深度学习“双减”政策和新课标,瞄准其核心内涵,将信息化工具针对不同的学科不同学段进行联动组合,对课前、课中、课后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进而形成动态数据链,为课中的分组活动、课后的分组练习提供依据。同时,学校尝试将课程进行项目式学习方式进行重构,初步形成具有珠光特色的基于动态学情数据链的教育教学模式,并开展了5次晒课、教学比赛等活动,产生66节课例资源,其中4个课例入选深圳市“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建设优质课例。


珠光小学将继续基于动态学情数据链的教育教学模式推广至全学科全年段,提升数据收集精准度,扩大数据收集的维度;提升各学科、学段教师实施个性化教案的比率;各学科、学段教师实施个性化课堂教学的比率;各学科、学段教师实施个性化练习的比率;提升教师对新模式教学的满意率;提升项目式学习课程的开发应用率。


深圳大学教育学院信息化教学创新、智能教育组长曹晓明:


珠光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独具特色,应用丰富,服务完备,对教育数据的采集充分,为开展教育信息化“双区”实验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聚焦实验主题,以数据应用支持下的教学实验为入口,探索个性化学习。利用信息技术深入研究分组研究及个性化学习的反馈策略,明确实验成果类别,加强对成果的“质”和“量”的把控。

 

 

 



免责声明
本文由【读特】深圳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读特】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核实后删除!联系邮箱:2207482831@qq.com 。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