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塑造大湾区文化新地标?京港深沪四城专家建言新时代城市更新

创新南山

2022-06-29 21:25

2022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舞台

香港与深圳

正加速融合、携手并进

6月24日

人民文化遗产智库举办

“以绣花功夫推进大湾区城市更新”

为主题的学术交流会

北京、香港、深圳、上海四城专家

共同探讨如何创建新时代城市更新样板

塑造大湾区文化新地标

本次学术交流会主会场设于北京市人民日报社,北京、香港、深圳、上海四城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主流媒体通过视频连线方式交流互鉴。

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总编辑全世杰,执行副总编辑、民生网总编辑陈文波现场出席,著名香港史专家、香港岭南大学高级研究员刘蜀永,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城市研究院院长边兰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邵甬,中国青少年研究会港澳台青年专委会主任、湾区青年发展研究院院长陈咏华等专家学者和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南头古城保护与利用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蔡淡宏及南头古城相关代表云出席。人民文化遗产智库秘书长李贤娜在现场担任主持人。

学术支持单位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提供我国城市更新样本,湾区青年发展研究院提供大湾区青年文化交流相关课题成果,南头古城保护与利用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作为案例调研单位,向与会专家分享实践报告和案例数据。

本次学术交流会以“深港澳历史文化源头”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古城作为主要调研样本,探讨如何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同宗同源文化,打造新时代古城更新样板、塑造大湾区文化新地标。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是我国重大民生工程。新时代城市更新过程中,如何以绣花功夫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现代城市发展相融合,通过合理开发补短板、惠民生,满足人民对城市美好生活的期待,值得研究。

交流会上,全世杰首先向与会专家介绍本次学术交流会的意义,“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作为全国唯一专注民生的主流媒体,举办‘以绣花功夫推进大湾区城市更新’学术交流会,躬身入局,致广大而尽精微。希望为新时代城市更新开启高端思想引领,让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蔡淡宏作为代表分享南头古城2019年3月至今,如何以绣花功夫推进保护与利用:在原有城中村极限密度中,留住历史文化基因,融入现代创意元素。同时,立足深港历史文化之根的传承推进深港澳文化交流。

✔ 一是汇聚深港澳创新、创意人才。让古城新旧交融的气质激发创作灵感,让留白的公共空间成为创意磁场,让持续的公共活动成为重燃粤港澳源头文化的纽带。

✔ 二是重点引进本地或港澳特色品牌。特别是有故事、有情怀、体现同宗同源或深圳本土精神的商户,比如老字号莲香楼,仍保留手写餐牌等早期港式茶楼原貌。

✔ 三是策划港澳同源展等历史文化主题活动,促进湾区交流。

专家声音

邵甬:

新时代城市更新不是旧城改造 是将城市看作一个持续性的历史景观

新时代城市更新应该如何定义?邵甬作为我国国家标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起草人之一,主持参与平遥古城、丽江古城、上海思南公馆等大量古城、历史街区规划设计。

邵甬指出,“我国很多地方在城市更新中存在问题,一开始在概念上就理解有误。很多地方说的城市更新,其实是旧城改造,就是英文里的urban redevelopment,城市再开发,或urban renewal。在这样城市更新过程中,他们缺乏对历史、对文化的敬畏,更多从土地经济价值出发,仅保留一些孤岛式文物保护单位,对历史环境造成直接破坏,千城一面、万物一貌,造成建设性破坏。我认为新时代城市更新,更多是有机更新或用英文urban regeneration,就是说将城市看作一个持续性的历史景观,城市在不断成长,我们看得到历史的层积,不是追求城市形态突变,而是加强生活质量提升,激发城市活力,这样的城市更新更可阅读、更具有人性温度,更具有特征与辨识度。”

刘蜀永:

历史文化是深港城市融合、大湾区融合的灵魂

2022年7月1日,香港将迎来回归祖国25周年纪念日。如何在大湾区建设的时代浪潮中,加速深港城市融合、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凝聚力?

对此,研究香港史近40年的刘蜀永认为,历史文化是深港城市融合的灵魂,“历史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要推动深港之间,大湾区各城市之间的融合,需要对各城市的历史文化发展,以及城市间的历史文化联系有深入的了解。明清时期,中国政府设有广州府新安县,其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今日的深圳和香港。处于今南头古城的新安县城门遗址就是深港同根同源的历史见证。”

刘蜀永建议香港市民特别是青少年要多到深圳走走,深圳则要将南头古城博物馆做成香港市民了解深港文化、加深对大湾区同宗同源文化认同感的情感载体。

陈咏华:

大湾区文化交流 关键要走进深港澳青少年生活中

陈咏华认为,南头古城毗邻香港,是香港人寻找根源文化和身份认同的最佳落脚点,是开展大湾区青少年文化交流与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极好载体和首选地。

关键让古城风格更贴近深港澳青少年生活方式,尤其是走进深港澳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一是实体阵地体系化,创建深港澳青少年交流总部基地,形成‘总部+分中心+基地’的联合矩阵。二是交流形式更有针对性。比如目前港澳青少年交流比较有效方式是赛事活动,可以设计科技、文艺、体育等高端赛事,吸引港澳中小学生主动参与,化被动为主动。”

边兰春:

创造有文化的城市生活 这是城市再生的重要动力

深圳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也是最现代化的城市之一,选择在寸土寸金的南山区留住南头古城,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的意义是什么?

边兰春曾参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什刹海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工作,他认为,“现代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并不矛盾,留住乡愁记忆也是为了面向未来实现更好的文化传承,已经逐渐成为社会的共识。”

边兰春指出,要从本质出发去理解城市。“城市是经济的动力源,是文化的发生器,是现代文明生活的聚落核心载体。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演变过程中,社会生活演进对空间环境不断营造的过程。”边兰春肯定了深圳市在新时代城市更新中对南头古城的保护与利用,“南头古城对于深圳、深港澳地区的文化核心价值,在于其从历史源头所承载的地域发展历史记忆和城市故事,从千年古城的失落、‘城中村’意象的形成再到当下的涅槃重生,诠释了城市保护与更新的过程。古城被认知的过程,就是文化魅力再呈现的过程,也是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从物质创造到精神家园回归的最好回应。创造有文化的城市生活是城市再生的重要动力。”

交流会上,为塑造新时代城市更新的可视化样板,推动学术成果通过地方实践创造性转化,人民文化遗产智库与南头古城保护与利用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达成共识,共建新时代古城更新研究基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共同塑造大湾区文化新地标。

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执行副总编辑、民生网总编辑陈文波指出,“作为特色新型高端智库,人民文化遗产智库一方面要聚焦前沿思想,传播学术成果,搭建权威交流平台;另一方面要不断总结各地创新与实践经验,推动学术成果转化与落地,为地方政府和行业领域赋能,让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民生。此次,南头古城样本对新时代城市更新中古城保护与利用的研究与探索,对深港历史的追根溯源和再发现、再认知,意义重大。期望人民文化遗产智库与南头古城共同努力,将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有机结合,为新时代大湾区乃至全国范围的城市更新开启高端思想引领。”

知多点

人民文化遗产智库作为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内设的学术研究机构,旨在独立评估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过程中的重大民生问题,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与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相融合,将文化遗产价值最大化地传播并融入人民美好生活,以“让人民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为使命,打造中国特色新型高端智库。

来源 |人民文化遗产 南山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杨渝嘉校对 |李蔓铃

责编 |卢东勃审核 |王婷婷

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

往期精彩推荐

粤桂协作山海情|从资水之源到龙胜梯田,南山携手两地共画致富“同心圆”

笃行·南山先锋|高新区党委:党建企服共融共促,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花游队4金2铜收官!南山姐妹花四冠“王”

本条微信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免责声明
本文由【读特】深圳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读特】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核实后删除!联系邮箱:2207482831@qq.com 。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