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专稿 | 碳普惠,了解一下?走路都能挣钱那种

韦福雷

2021-11-25 20:22

摘要

什么是碳普惠?哪些行为是低碳行为?怎么变现?

11月16日

《深圳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发布

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

未来,普通人的低碳行为

也可以“真金白银”变现了!


那么问题来了

什么是碳普惠?

哪些行为是低碳行为?

具体怎么变现?

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什么是碳普惠?

碳普惠

是一种正向引导机制

以二氧化碳当量为单位

将小微企业、社区家庭

及个人的节能减碳行为

进行具体量化

赋予一定的价值


那么

哪些行为属于低碳行为呢?

事实上,衣食住行都可以“低碳”

例如,租衣服代替买衣服

少吃肉,多吃素

选择节能家电

公交出行等等

都属于低碳行为

 图片来源:全国妇联

这些低碳行为

将经过科学、公正的测算

转化为个人的碳积分

碳普惠体系则会

结合商业激励政策鼓励

并建立起碳交易市场平台

来引导大家积极参与“低碳行动”

深圳为什么需要碳普惠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

深圳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

但同时

也面临着“三大三小”的挑战

即“经济大市、产业大市、人口大市”

“空间小市、资源小市、环境容量小市”


如何破解经济发展

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

答案是

“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目前

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深圳在生产上基本实现低碳转型

数据显示

深圳万元GDP能耗和碳排放水平

处于全国大城市最低水平

据2021年深圳两会公布的数据,2020年,深圳单位GDP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1/5,五年分别下降19.3%、23.2%。

然而

尽管生产领域的碳排放逐年下降

居民生活领域的碳排放却仍在上升

深圳此次构建碳普惠体系

正是要动员深圳人

全民参与节能减碳行动

2013-2019年深圳生活能源消费量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深圳统计年鉴2020》

深圳人的碳减排潜力有多大?

根据2020年碳阻迹发布的

《大型城市居民消费低碳潜力分析》

一个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

居民若能践行低碳消费

到2030年

平均每人每年的减排潜力

至少可达1129.53kg

一年全市即可减少约1100万吨碳排放

 

人口超千万城市2030年人均减排潜力 资料来源:碳阻迹,《大型城市居民消费低碳潜力分析》

深圳实际管理人口超2000万

若实行全民节能减排

据此推算

深圳人每年的潜在减碳量

将超过2000万吨


因此

碳普惠体系的构建

将为深圳实现“双碳”目标

提供重要支撑

深圳是全球首个实现公交车全面电动化的城市,绿色出行已成为深圳“城市名片”。 

深圳碳普惠体系有哪些亮点?

此前

全国各地不少城市

陆续开展过碳普惠试点

而深圳此次发布的《方案》

提出打造“双联通·四驱动”碳普惠体系


将低碳行为数据平台

与碳交易市场平台

互联互通

实现从低碳行为数据采集

积分、碳减排量核证

再到交易变现的闭环

具体而言有三大亮点:

低碳场景广泛覆盖。此前开展碳普惠试点的城市仅针对居民生活中的某些场景。深圳则将建立起广泛覆盖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绿色公益、小微企业节能减排项目等在内的低碳场景体系。

低碳行为数字化。低碳行为量化是推动碳普惠体系落地最重要的基础。深圳将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和数字经济优势,打造碳普惠统一平台,优化数据采集功能,将碎片化的低碳行为数字化。

碳减排量可变现。此前部分开展碳普惠试点的城市推出了碳积分机制,但大多是积分兑换优惠券或商品的政府补贴模式,既不可持续,也难以激发用户持续参与的热情。


深圳方案则通过商业奖励和交易赋值强化了积分制的市场性,并打通了低碳行为数据平台与碳交易市场平台。也就是说,低碳行为数据可以转换为核证减排量,再通过碳交易市场平台变现。该模式既通过市场机制赋予了碳普惠方案造血功能,也能够通过变现激发广大居民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未来或许每个深圳人

都有一本“低碳账簿”

记录我们每天的“低碳行为”

垃圾分类,节约用电

公交出行,少乘电梯

都是在为实现“双碳”目标

减缓全球变暖

做出点滴贡献~


本文科普专家:综合开发研究院银湖新能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 韦福雷

 

编辑:严偲偲

海报设计:平安琪

策划统筹:刁瑜文

审读:吴剑林

审核:陈建中 詹婉容


转载需注明作者及来源读特客户端

免责声明
本文由【读特】深圳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读特】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核实后删除!联系邮箱:2207482831@qq.com 。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