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将至,月饼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边是同质化产品堆成山,一边是价格战打得商家疲于奔命。烘焙行业像被按下 “内卷加速键”,越来越多的品牌在焦虑寻求机遇。
但就在这片红海中,一匹来自深圳的 “黑马” 却逆势突围 —— 卡玛王子,凭借一块历经八年原创打磨的 “金沙千层月”,硬生生闯出自带光芒的 “向上卷” 之路,活成了行业人人称羡的 “破局者”!
从 2004 年光明区那家不起眼的街边小店,到如今门店遍布深圳、触角伸向大湾区的区域烘焙龙头;从无人知晓的本土品牌,到凭一款月饼改写品类规则的行业标杆 —— 卡玛王子的 21 年,是创始人林宗亮带着 “产品为王” 的执念,用对 “新鲜” 的极致苛求、对创新的永不妥协,写就出一段热气腾腾的烘焙传奇!
9月12日,深圳特区报在卡玛王子天珑庄食品新厂区专访林宗亮,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品牌哲学与产品故事。
差异化突围:跳出 “送礼套路”,把月饼做成 “人人抢着吃” 的爆款
“我们每天都在想:凭什么让顾客放下别家,选择卡玛王子?” 面对行业内卷的困局,林宗亮的提问直戳要害。
当多数品牌忙着 “降成本、拼低价”,试图在红海中苟活时,卡玛王子却偏要 “反其道而行之”—— 原料要选更好的,投入要加更足的,用实打实的 “质价比”,撕开同质化的口子!
而这场 “突围战” 的关键一击,就落在了中秋月饼上。
早在 2016 年,卡玛王子就敏锐捕捉到一个被忽略的趋势:年轻人们买月饼,不再是为了 “送礼撑面子”,而是想 “自己吃得爽”!
于是,林宗亮率领团队,果断抛开传统广式月饼的 “礼品包袱”,铆足劲打造原创王牌 ——“金沙千层月”。
“别人做月饼是为了‘送得出手’,我们做月饼,就是为了‘好吃到停不下来’!” 林宗亮的话掷地有声。
这款月饼跳出了传统形态:灵感源自拿破仑酥的酥皮工艺,一口下去不是硬邦邦的饼皮,而是层层酥脆的惊喜;定位更是直白 —— 不做 “节日道具”,只做 “日常享受”。
事实证明,这条路走对了!
“很多顾客第一次买是自己尝,吃完立刻回购,还拉着家人朋友一起抢。” 林宗亮笑着说。
靠这份 “好吃才是硬道理” 的口碑,“金沙千层月” 年年卖断货,不仅让卡玛王子在月饼混战中站稳脚跟,更重新定义了 “月饼该有的样子”—— 原来月饼,也能成为人人抢着吃的日常美味!
匠心手作:精心钻研每一个细节,让传统工艺撞出新潮火花
“金沙千层月” 一经推出持续火爆,靠的从不是运气,而是卡玛王子对 “好吃” 的极致死磕 —— 每一层酥皮、每一粒蛋黄、每一种馅料,都藏着不妥协的匠心。
先说那让人一口惊艳的酥皮:“必须是十八层!少一层都不行。” 林宗亮语气坚定。为了这份 “层层酥脆”,卡玛王子坚持最后一道工序手工包制。
有人说:“机器能做到 75 分,何必费力气手工?”
但林宗亮不认:“我们要的不是‘合格’,是那多出来的 20 分惊艳!”
也正是这份坚持,让每一块月饼咬下去,都能听到酥皮碎裂的清脆声响,满口都是黄油的浓醇奶香 —— 要知道,这里用的可是新西兰进口的天然黄油,健康与口感,一个都不能少。
再看最核心的 “金沙” 馅料:别人的咸蛋黄可能放冰箱冷藏,卡玛王子偏要 “当天现打、当天烘烤”,不进冰箱、不隔夜,用秘制工艺熬成入口即化的金沙。“冷藏会让蛋黄失了鲜,我们要的就是刚出炉的那股子香!” 正是这股较真,让每一口“金沙”都带着鲜咸的爆香感,吃过的人都忘不了。
在健康化、低糖化的饮食浪潮下,卡玛王子也没落下:低糖莲蓉、天然原料,让怕甜怕腻的人也能放心吃;今年更玩起了新花样 —— 把 “养颜桃胶”、“奢品黑松露” 搬进月饼里!桃胶的 Q 弹撞上酥皮的酥脆,黑松露的独特香气融入金沙的醇厚,既守住了传统月饼的魂,又玩出了年轻人爱的新潮味,妥妥的 “老工艺新表达”!
就连曾经被林宗亮自嘲 “短板” 的 “颜值”,卡玛王子也在悄悄升级:产品包装更有设计感,门店布置更显年轻态,就为了让年轻人吃完忍不住拍照打卡 ——“好吃” 之外,还要让大家觉得 “值得分享”,让每一块月饼都成为社交平台上的 “小明星”!
品牌基因:承袭深圳的创新底蕴,把 “顾客价值” 刻进骨子里
卡玛王子能长成今天的模样,离不开深圳这片土壤的滋养。1999 年,林宗亮带着一腔热血来到深圳;2004 年,他在光明区开了第一家小店。“深圳给了我们这些年轻人机会,敢拼、敢创新,就能闯出一片天。” 这份 “敢闯敢试” 的深圳创新精神,早已刻进卡玛王子的基因里。
有人给卡玛王子贴标签:“高端品牌”“年轻品牌”等,但林宗亮却说:“我们最核心的标签,是‘为顾客创造价值’。”
什么是 “高端”?不是装修多奢华,不是营销多浮夸,而是让顾客花的每一分钱都值,“是刚出炉面包的香气,是看得见的健康原料,是买东西时的安心舒服。” 林宗亮强调。
从新西兰安佳黄油到当天现烤的咸蛋黄,卡玛王子用全球好料筑牢品质,让 “高端” 变成了顾客口中的 “好吃不贵”,这份实在,比任何广告都管用。
什么是 “年轻化”?不是跟风做网红款,而是读懂年轻人的真实需求。当别的品牌忙着搞 “打卡营销”,卡玛王子却埋头做产品:“年轻人要的是好吃、健康、独特,不是花里胡哨的包装。” 这份 “不追流量、只做口碑” 的坚持,反而让 Z 世代买账 —— 毕竟,能让人吃完还想回购的,才是年轻人的“真爱”。
“我1998 年入行,一辈子就想做好烘焙这一件事,但也得跟着时代走。” 林宗亮的话,藏着老匠人的坚守,也藏着新创业者的灵活。正是这份 “守正创新”,让卡玛王子既能留住老顾客的信任,又能圈住年轻人的喜爱。
行业破局:用 “新鲜” 改写规则,让匠心成为最坚实的护城河
烘焙行业的内卷,早已不是秘密:工业化生产冲击手工、价格战压得利润微薄、消费者口味变得越来越快,不少品牌陷入 “忙忙碌碌却不赚钱” 的怪圈。
但林宗亮却看得透彻:“破局的关键,就是跳出‘低水平重复’,回到顾客最在意的东西上 —— 比如新鲜。”
于是,卡玛王子推出了 “超级现烤 + 超级烘焙” 双轨战略:
“超级现烤” 主打门店新鲜出炉,不管什么时候去,都能买到带着热气的面包,咬一口满是麦香;
“超级烘焙”则瞄准家庭场景,“先下单、后生产”,把刚做好的金沙千层月直接送到家,让全家人都能尝到 “现做的新鲜”。
这哪里是在卖产品?分明是在传递一种 “新鲜的生活方式”—— 原来烘焙,也能如此贴近日常、充满温度。
更难得的是,在工业化席卷行业的今天,卡玛王子始终守住 “手工匠心” 的底线。林宗亮说:“匠心不是情怀,是产品的命。”27 年的行业经验,让他对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酥皮必须手工包,蛋黄必须当天烤,哪怕供应链已经通过全资子公司天珑庄食品实现全球化整合,关键环节也绝不 “机器代劳”。
就像 “金沙千层月” 的诞生:从 2016 年开始,林宗亮带着团队一遍遍试错,把欧式拿破仑工艺嫁接到中式月饼上,调整酥皮层次、打磨蛋黄口感、降低糖度…… 整整一年才敲定配方,2017 年一推出就爆火,如今更成了 “原创月饼” 的代名词。这份 “慢工出细活” 的坚持,让卡玛王子在快节奏的行业里,筑起了别人拿不走的护城河。
筹谋未来:扎根大湾区,让 “深圳味觉” 走向更多人
21 年创业路,林宗亮从没有停下脚步。他清楚,烘焙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 “深水区”,未来能活下来的,一定是 “能兑现质价比” 的品牌 —— 好吃、新鲜、不贵,这才是永恒的王道。
对于未来,卡玛王子早已画好了蓝图:
区域上,要依托天珑庄食品经营中心,把大湾区供应链做扎实,让深圳的新鲜烘焙,更快送到东莞、广州、珠海…… 让更多人尝到 “深圳味道”;
模式上,推出 “合伙人计划”,拉上更多认同 “产品为王” 的创业者一起干,把卡玛王子的理念传递给更多人;
产品上,继续深耕 “金沙千层月” 系列,同时挖掘新的经典,比如丹麦牛乳系列,让每一款产品都能成为 “味觉记忆点”。
“成为深圳的‘城市味觉符号’使我们的前行动力,提到烘焙就想起卡玛王子,提到月饼就想起金沙千层月。” 林宗亮对烘焙行业的美好未来更加笃定。
这个中秋,当你咬下一块卡玛王子的金沙千层月,尝到的不仅是酥皮的脆、金沙的鲜,更是一个深圳本土品牌的热血与坚持 —— 在内卷的时代里,不随波逐流,不妥协品质,用创新与匠心闯出一条向上的路。
未来,卡玛王子还会继续带着这份执着与梦想,在烘焙行业里书写更多传奇。而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这样一个把 “好吃” 刻进骨子里的品牌,终将让更多人爱上烘焙的美好,让 “深圳味觉” 走向更远的地方!
(受访企业供图)
编辑 丁薇 二审 玄伟东 三审 朱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