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联合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强调对创新药研发、准入、入院使用和多元支付进行全链条支持。业内预计2025年有望成为中国创新药估值提升的元年,创新药产业链将迎来新一轮的机遇。
本次印发的《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简称《措施》),主要围绕创新药研发、医保准入、临床应用、多元支付等5大维度,提出了16条具体举措,旨在破解创新药研发与市场应用中的结构性矛盾,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看,举措包括优化续约规则,允许医保目录内创新药在销售超出预期、增加适应症等触发降价的情况下,通过谈判合理调整医保支付标准,可不高于简易续约规定的降幅;增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重点纳入创新程度高、临床价值大、患者获益显著且超出基本医保保障范围的创新药,预期未来可以获得更优支付标准;鼓励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于药品目录更新公布后3个月内召开药事会,医保目录内谈判药品和商保创新药目录内药品可不受“一品两规”限制等。
本周前两个交易日,多只创新药相关主题ETF交投活跃。同花顺数据显示,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QDII-ETF)日均成交额高达54.64亿元,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日均成交21.33亿元,银华基金港股创新药ETF日均成交近17亿元,港股通创新药ETF工银、银华基金创新药ETF、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广发创新药ETF等日均成交额上亿。资金净流入方面,这两个交易日,银华基金旗下的创新药ETF与港股创新药ETF资金净流入超1亿元,广发创新药ETF获得0.86亿元的资金净流入。
平安医药精选基金经理周思聪认为,在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未来创新药在医保和商保端的放量值得期待,2025年有望成为中国创新药估值提升的元年。“我们持续看好中国优质创新药的中长期大级别的投资机会。”
江海证券分析师吴春红表示,对比2024年的《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本次政策实现了从“框架性支持”到“精准化突破”的升级,标志着我国创新药支持政策正式迈入精准化、系统化、国际化的新阶段,或将激活创新药产业链新一轮的机遇。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以下三类企业:一是全球化布局者,如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等;二是AI驱动型平台企业,如药明康德、泰格医药等;三是细分领域创新标兵,如美诺华、众生药业、微芯生物等。随着政策落地深化,中国创新药产业将加速从“仿创”向“首创”转型,具备支付协同能力的企业更将迎来估值与业绩的双重跃升。
港股创新药方面,东方证券分析师伍云飞指出,当前中国创新药产业正在发生巨大变革,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积极转型;其中,因港股聚集了更多优质创新药龙头公司、港股整体性价比更高而受到市场高度关注。展望未来,他认为,港股创新药公司仍将引领行业继续高歌猛进。经过前期持续研发投入,港股创新药公司已经培育出了一批处于全球前列的爆款品种,潜在价值巨大;随着商业化产品销售收入不断累积,创新药公司正在迎来收入和利润端的高速增长,部分港股龙头公司有望率先实现盈利。此外,港股的“18A政策”使其拥有了众多具有特色的稀缺标的,这些公司的成长有望带动创新药板块整体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