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打造智慧场站新名片,万勋科技“柔韧自动充”惊艳亮相深圳国际充换电展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黄子芸
11-24 17:46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近日,第八届深圳国际充换电与光储充展览会现场,万勋科技首次参展,台前人流如织。

近日,第八届深圳国际充换电与光储充展览会现场,万勋科技首次参展,台前人流如织。凭借全球独创的“Pliabot®柔韧具身智能”技术路线与商业化落地成果,万勋科技CF1柔韧全自动充电机器人与一系列多样化场景解决方案在热闹的展区中脱颖而出——别具一格的“仿生柔韧关节+视触觉AI”架构展示了“高通用、超耐用、即刻用、全民用”的独有优势,旨在以柔韧自动充助力各类示范站、测试站、运营站等打造智慧场站新名片,提前迈入无人驾驶全闭环阶段,受到现场客户、媒体、业内人士等各界广泛关注。

独辟“柔韧”蹊径

独有技术路线破解自动充电商用难题

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滚滚浪潮下,尽管自动充电已被视为未来智慧出行的关键一环,但在商业化实践中仍面临诸多瓶颈。受限于对高精度传感器与复杂算法的依赖、刚性交互带来的安全顾虑与运维成本,以及复杂环境下对稳定性与可靠性的高要求等痛点,现有的多种技术方案难以在成本、安全、适应性等方面实现有效平衡,规模化商用部署阻力重重。

基于全球独创的Pliabot®柔韧机器人技术,万勋CF1柔韧全自动充电机器人以“仿生柔韧关节+视触觉AI”组成的柔韧具身智能架构,通过复刻人类手臂的柔顺与交互特性,无需高精度力传感器和复杂算法,在通用性、适应性、安全性及成本等方面实现颠覆性突破,可有效解决传统机械臂、线驱臂等方案易卡死、适配性差、易磨损、成本高昂、部署运维难等痛点,更适合于规模化商用部署。

具体而言,面对跨品牌、跨车型应用时的标准化、兼容性难题,柔韧关节基于仿生肌肉,以气体驱动,可模拟人类手臂柔性动作,同时结合视触觉AI,即可实现自适应柔和校错,准确对接不同充电口。同时,还能够自适应车身意外扰动,防卡死,确保车、枪、充电口全域安全。

而柔韧关节的高环境防护等级、强高低温耐受能力等特性,也可以帮助机器人灵活应对不同天气、光线、温度、湿度等环境变化,保证高成功率与可靠性。在成本方面,相较于传统技术路线,CF1的柔韧具身架构在本体和智能系统层面均具备颠覆式成本优势,更显著降低了部署与运维难度。

以公开高用量运营推动商业化

多样化解决方案满足各类场景应用需求

目前,万勋“柔韧自动充”已在商业化落地中取得突破性成果,产品能力经受住了真实市场的严苛检验。在今年下半年完成的一次30天公开体验活动中,以社会化公开运营与付费体验形式,实现单次作业成功率超99.9%、100%安全作业、适配服务100+款主流品牌车型、单机单月服务用户1000+人、97%用户好评等成果,一举打造了业内首个高用量自动充电机器人案例。

与此同时,万勋“柔韧自动充”持续在北京、深圳等多地部署测试与运营站点,各区域场站规模与机器人数量持续增加,落地网络正在快速扩展,展现出良好的商业化复制能力与市场认可。下一阶段,万勋将继续与主机厂、场站运营商、能源基建厂商、无人化运营商、地方政府等客户与合作伙伴密切合作,加速推进不同解决方案的更多落地部署。

除CF1外,本次展会上万勋科技还展示了固定式、天轨式、地轨式以及光影展示型等完整解决方案,充分满足不同客户、不同场景下的多元化需求。例如,固定式方案以模块化设计实现快速部署,适合各类单点测试、展示和使用需求,快速提升场站智慧运营能力与品牌形象;轨道式方案则通过轨道扩展服务半径,支持一对多车位服务,高效满足无人码头、矿区、配送、Robotaxi、Robobus等场景实际运营需求;光影展示型车位解决方案,则可通过极具未来感的沉浸式光影效果,为高端商业、办公、机场、科技园区等提供更具冲击力的展示与体验服务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伊诺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刘思敏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黄子芸)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