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服务企业“三度”升级,助力企业跑出“加速度”

深圳特区报记者 叶志卫 通讯员 刘琳君
07-22 13:02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宝安区坚决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将学习教育成果切实转化为服务效能。全区各部门(单位)党员干部深入企业一线,问需于企、纾困解难,以更严作风、更实举措、更优服务,持续提升便民利企水平,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区域营商环境优化迈上新台阶。

减负增效,精准服务显温度

“感谢区里协调提供了近5300平方米仓储空间,有效化解了生产排期紧张和仓储压力。”韶音科技相关负责人感慨道。此前,为满足企业增资扩产需求,石岩街道高效协调园区匹配仓储资源。企业借此引入智能仓储系统,优化布局,实现货物高效流转,一举破解了仓储不足导致的排产困难、物流成本高等瓶颈,保障了产能释放与订单交付能力。

在宝安,暖心助企的故事层出不穷,“政府支持让发展底气更足”成为众多宝安企业的共同心声。这正是宝安区深化学习教育、坚持“开门助企”的生动写照。

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当韶音科技亟需降本增效时,街道主动协调园区管理方减免租金200万元,这笔“真金白银”的减负,直接转化为企业研发创新、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育的强劲动力,夯实了产品竞争力提升和市场拓展的基础;当园区硬件亟待升级时,宝安区迅速组建多部门攻坚小组,高效推进山城工业区改造,翻新道路、优化人车分流、新建停车场、提升绿化照明品质……

从成本“减负”到空间“扩容”,再到环境“提质”,宝安区以有温度、有力度的精准服务,直击企业发展痛点。韶音科技成功将政府帮扶转化为发展动能,市场份额稳步扩大。这一政企同心、双向奔赴的实践,成为宝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最佳注脚。

速办优服,诉求响应提速度

作为深圳的产业大区、创新强区,宝安区始终视服务企业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在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时代要求下,宝安区将学习教育成果内化为服务动力,以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软实力”。

聚焦诉求响应速度与效率,新安街道率先搭建数智化“党企直通车”平台,创新推出“一码当先”模式——在辖区100个工业园区和112个重点楼宇广泛张贴平台二维码,显著降低企业诉求投递成本、提升效率。平台恪守“接诉即办、精准高效”原则:简单问题24小时内、复杂问题48小时内办结答复;对长期疑难问题建立月度跟进机制,直至企业满意。为确保服务质量闭环,每件诉求办结后均通过政务短信邀请企业评价,对“不满意”反馈即时研判重办,务求将“两企三新”等市场主体诉求办快办好。平台上线以来,高效办结企业诉求建议648件,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100%。

同时,宝安区为重点企业提供“容缺受理”、“专员一对一”等专属服务,实现办事零等候。对紧急事项实行全程代办、跟踪帮办,做到特事特办,显著提升服务效能。

围绕企业发展高频场景,宝安区梳理推出161项业务主题,涵盖企业开办、工程建设、证照申请等。实现“秒批”294项、“秒报秒批一体化”52项、“不见面审批”699项、“无感申办”328项,并推广延时服务、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提供兜底服务,全方位提升企业办事便利度和获得感。

市场赋能,拓展渠道强力度

宝安区坚持开门搞教育,深入企业听意见、解难题、促发展,推动学习教育与企业需求同频共振。为助力企业“拓市场”,宝安区联动湾区国际交流服务中心,聚焦优势产业,精心打造跨境供需精准匹配平台,有效打通“宝安智造”与国际市场的链接通道,显著降低企业跨境合作的信息壁垒与沟通成本,激发市场活力。

“‘美好生活’平台为我们提供了展示产品、拓展市场的优质渠道,特别是零抽佣政策,让我们能以更优价格服务客户。”在由区企业服务中心联合五类百强企业联合会主办的“美好生活”平台供需对接活动上,深圳品诺优创代表深有感触。

据悉,今年以来,宝安区已举办各类供需对接活动18场,为660家企业成功对接市场与订单,撮合成交额约5亿元。同时,积极打造国际组织和外国商协会集聚区,联合“前海·出海e站通”构建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扬帆出海提供坚实支撑。

通过高频次、广覆盖、精准化、重实效的供需对接,宝安区生动诠释了助企服务的“力度”。以政企合力为引擎,以湾区优势为名片,“宝安智造”正乘着跨境东风,加速驶向全球广阔市场。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潘未末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叶志卫 通讯员 刘琳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