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文物“活”在校园,民办教育融入宝安博物馆馆校合作体系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吉莹 通讯员 彭艳艳 王晗 文/图
05-20 19:55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5月19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活动——“对话千年”铁仔山古墓群出土文物图片展暨馆校共建签约仪式在宝安区智园小学举行。本次活动为2025年宝安区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之一,由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与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博物馆与智园小学共同承办。

活动现场,宝安博物馆(筹)与智园小学签署“博学宝安”馆校共建协议,标志着全区第13所合作学校、首家民办共建校正式加入馆校合作体系。

据悉,自2023年“博学宝安”品牌创立以来,宝安博物馆(筹)持续创新馆校合作模式:从初期定制化项目策划,到实施“每周半日”特色课程和美育浸润行动,再到此次与智园小学开创性的合作实践,逐步构建起以“馆校课程为平台、文物展览为核心、跨学科实践为特色”的社会教育体系,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在探究实践中感悟历史文化,更实现了文化传承从“走进校园”到“扎根校园”的质变升级。

签约仪式结束后,与会嘉宾及师生参观铁仔山古墓群出土文物图片展。展览首次采用“博物馆专业策展+学生创意表达”双主线设计,既呈现1983至2000年间发掘的东汉至明清时期360余座墓葬的珍贵考古成果,又同步展出学生手绘文物作品。

依托该展览,双方建立“博物馆专家驻校—教师文保培训—学生志愿讲解”三级联动机制,培养首批红领巾讲解员团队,实现文化遗产传播者从专业机构向师生群体的延伸。通过“流动展览进校园”“考古研学课程”等创新形式,实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与民办学校的深度联动,开创“文化遗产普惠民办教育”先河,宝安文化遗产首次直达民办教育一线,真正实现文化遗产“活起来”“走下去”的传播目标。

据悉,智园小学位于宝安区铁仔山森林公园旁,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是学生求知习文的理想场所。学校以铁仔山为载体,以“踏山径·寻史迹·育新心”为教育理念,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如“行走的思政课”与校外劳动实践课,带领学生走进铁仔山森林公园,探索自然科学奥秘,清理公园垃圾,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此外,“铁仔山+”系列课程将历史、科学、劳动、体育、美术等多学科与铁仔山资源有机结合,以及通过古墓、文物探秘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窦延文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吉莹 通讯员 彭艳艳 王晗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