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鹏城遇见中外艺术,第13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深圳专场启幕

深圳特区报&读特 记者 李吉莹/文 毕晗/图
10-21 15:1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10月20日晚,第13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深圳专场演出在宝安西乡会堂启幕。这场以“跨越山海 共向未来”为主题的文化盛会,与“深圳全民艺术季”同频共振,是深圳向世界展现城市魅力、推动中外文明深度互鉴的重要窗口,让全球艺术精华与深圳城市活力碰撞出耀眼火花。

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首入广东,深圳启幕文艺盛宴

据悉,第13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单位承办。其中深圳专场演出由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深圳市宝安区委宣传部、宝安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获得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宝安区宣传文化体育发展专项资金资助。

作为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大型国际民间文化交流活动,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自1990年创办以来,已成为我国对外民间文化交流的品牌活动。这是艺术节首次落地广东,主会场设在佛山,各国艺术团还分组赴深圳、珠海、东莞三地开展巡演,让岭南民众近距离感受国际艺术魅力。

深圳演出开场,安志顺打击乐团激昂的鼓点瞬间点燃全场氛围。被誉为“世界狮王”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深圳黄连胜醒狮团,携手宝安区下十围小学少儿醒狮团同台献艺,带来一场跨越代际的醒狮表演。两代表演者默契配合,鼓点与狮舞节奏精准共振,既展现了国家级非遗的深厚文化魅力,更生动诠释了深圳非遗“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传承力量,为整场晚会写下震撼开篇。

各国艺术团联袂登台,国际风情与中华底蕴交相辉映

当晚,6个外国艺术团与深圳本土艺术力量携手,打造了一场跨越国界的文艺盛宴。演出涵盖舞蹈、歌曲、戏曲、杂技等多元艺术形式,国际风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相辉映,为观众带来沉浸式艺术体验。

格鲁吉亚凯维舞蹈团以充满民族风情的优美舞姿,将高加索山脉刚健的艺术魅力传递给现场观众。斯里兰卡珍宝舞蹈学院艺术团演出的传统舞蹈,宛如一幅充满神秘色彩的印度洋画卷,带给了观众们独特的艺术体验。英国北爱尔兰孤独乔治乐队演唱的歌谣《阳光的多纳尔》、南非旅行者艺术团表演的《迎宾舞》、西班牙拉斯罗萨斯青年舞蹈团演出的弗拉门戈舞蹈《路易斯·阿隆索的婚礼》、新西兰阿帕努伊尖峰舞团呈现的毛利卡帕哈卡歌舞等节目轮番登场,璀璨艺术接连点亮舞台,赢得了观众们阵阵热烈的掌声和热情欢呼。

中国艺术团的舞台更是好戏连台,《刘三姐对歌》的悠扬婉转、《蒙古人》的雄浑豪迈、《新阿里郎》的轻快灵动轮番上演,粤曲《彩云追月》的温婉典雅、黄梅戏《女驸马》的俏皮灵动、京剧《小商河》的刚劲有力,台下观众跟着旋律哼唱,现场互动氛围热烈。

深圳元素添彩舞台,文明交融定格温暖瞬间

作为深圳本土艺术代表,深圳市艺术高中融壹舞蹈团带来原创舞蹈《逐浪》,以灵动舞姿展现年轻“后浪”的艺术活力与文化担当;深圳福永杂技团的《竹林密语》将传统杂技技巧与中国水墨画意境完美融合,高难度动作与雅致美学相得益彰,赢得现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演出在经典曲目《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的歌声中落下帷幕。花儿组合与深圳市宝安区教师舞蹈团共同演绎的这首歌曲,既是对远道而来宾朋的深情挽留,更是深圳以民间艺术为纽带,向世界传递友谊与热情的真挚告白。中外艺术家一同走上舞台,手拉手向观众致意,文明互鉴的温暖图景在此定格。

“最后一首歌响起的时候,我差点哭了,感觉大家的心都连在一起了。”深圳市民马莉动情地表示,“深圳是一座极具包容的城市,这场演出太精彩了,以后有这样的活动,我一定还来!”

除专场演出外,10月21日,中外艺术家还将开启“湾畔漫步”交流巡游活动。他们将沿前海石公园、欢乐港湾、深圳滨海演艺中心、湾区民俗馆等城市地标前行,沉浸式感受深圳的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进一步深化中外文明对话。

此次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深圳专场活动,不仅让市民在家门口邂逅世界多元文化,更让深圳的城市魅力通过国际艺术舞台走向全球。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深圳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致力于打造中外文化交流枢纽。未来,深圳将持续以文艺为媒,举办更多高水平国际文化活动,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注入更多“深圳力量”。

编辑 刘彦 审读 秦天 二审 桂桐 三审 潘未末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 记者 李吉莹/文 毕晗/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