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改革以来,对应急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原有的集中培训、分散培训、普适培训等形式及内容已不能满足当前工作需求,加之疫情防控工作已进入常态化,一方面是场次规模受限,不适宜开展大规模聚集性线下培训;另一方面疫情之后企业赶工期、追进度,生产节奏加快,培训教育亟待加强。对此,南山区应急管理局拓宽教育培训渠道,在市应急管理局指导和支持下,创新采取“线上理论培训+线下实操训练”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模式,持续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能力。
今年以来,南山区应急管理局累计在南山区安全教育体验馆开展有限空间、粉尘涉爆、危险化学品使用等高危行业领域“小班制”线下培训21场(其中粉尘涉爆4场、危化品使用8场、有限空间9场),培训从业人员501人;线上课程上线以来,累计培训从业人员2772人。线上线下参训人员均通过科目考试,考试成绩合率达100%,学员评估满意率达到90%以上。
依托“学习强安”打造多元学习平台
据了解,2021年以来,南山区应急管理局依托“学习强安”平台上线了《动火作业课程》《高处作业课程》《临时用电课程》《粉尘涉爆课程》《有限空间课程》《危险化学品课程》六门线上精品课程,线下推出《粉尘涉爆线下安全培训》《危化品线下安全培训》《有限空间线下安全培训》三门实操课程,课程均取得良好反响。
打造线上线下学习平台。为了给企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保障重点行业、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培训质量,区应急管理局从线上+线下培训入手。一是在市城安院的技术支持下,依托“学习强安”平台,构建集授课、推送、宣教、考核、评估为一体的线上教育培训平台,并采取信息安全技术防止培训数据作弊、篡改;二是依托南山区安全教育体验馆,打造集体验、实操、现场教学于一体的线下教育培训平台,在场馆内设置有限空间、粉尘涉爆、危险化学品使用等场景设施,通过“小班制”模式(20人至50人),进行“面对面”理论解读,操作模拟。
编制高危行业培训课程。区应急管理局结合辖区实际,突出高危行业领域管控,组织编制有限空间、粉尘涉爆、危化品使用、高处作业、临时用电、动火作业6个系列线上安全培训视频教材(含6个动漫视频+6套讲课录相视频)及有限空间、粉尘涉爆、危化品使用3套线下教材,每套教材均配有相应试题。其中线上教材更注重理论学习,以事故案例为题材,结合事故深度剖析企业现场管理中的不足,浅显直白的呈现从业人员需要掌握的安全工作要点;线下教材更注重对培训场景、装备设施的理论剖析,让培训人员更得要领,以理论结合实操,让培训人员深刻理解。
组织专业力量评审课件。区应急管理局严把课程质量关,由分管领导牵头成立评审小组,从主题选定、讲师资质、课程编制、硬件配套、视频脚本、拍摄剪辑、成品审核等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评审,先后三次召开评审研讨会,就危险源辨识、预防和管理措施、应急处置救援措施等内容进行了探讨,并形成修改意见,要求设计单位有错纠错、查漏补缺。同时组织相关业务人员对课程内容进行试听试讲,再次审核把关,确保教学课程准确、实用,满足培训人员实际工作需求。
有序推广线上线下培训。区应急管理局下发《关于开展危险场所及岗位工作人员安全培训的通知》,要求各街道组织发动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分批次到南山区安全体验馆参加线下学习,在“学习强安”平台参加线上学习,确保参训人员完成考核任务。10月21日,下发《关于开展危险场所及岗位工作人员线上安全培训的通知》,要求各街道办事处再次发动学习,并通过“学习强安”平台再次推送。线上线下课程均设置了培训试题,授课完毕后,学员均需进行现场考核答题。同时为了保证培训服务质量,区应急管理局安排了线上学习技术服务人员,提供工作日5*8小时培训咨询服务。
立足行业实际 统筹安排学习培训工作
统筹安排,解决企业实际需求。在保障学习实效的前提下广泛发动学习,针对部分企业教育培训条件不足、师资力量匮乏,难以形成完整培训体系的情况,切实解决企业培训中存在的困难需求。在市应急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学习强安”平台进行推广,一方面解决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中统计难、监管难、质量难把控等问题,提高宣教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推动线上课堂“领跑”,让安全教育培训“零跑”,不聚集也能学习。
实现转变,强化高危行业实训。实现从重理论轻实操到重理论重实操的转变。依托南山区安全体验馆搭建培训硬件设施及场地,通过模拟实验、现场互动体验、劳动防护用品佩戴使用、应急器材现场模拟操作等体验式、实操培训,解决以往培训重理论轻实操、单方授课互动不足、受训人员缺乏事故体验、培训效率不高等问题,牢牢抓住学员注意力,增强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安全隐患引发的事故体验感,提高安全培训质量。
弹性学习,建立长效学习机制。采用“线上理论培训+线下实操训练”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新模式,建立南山区长效学习机制。一是充分发挥线上培训共享性好、灵活性强优势,安全教育培训不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参训人员可根据自身时间安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课程及考核。相关课程还可以通过图片、文字、链接等途径共享给企业,进一步扩大企业学习面;二是充分发挥线下培训质量优、互动性强优势,在疫情防控形势允许的情况下,采取培训阵地前移的“小班制”模式,规模稳定控制在20至50人,由企业自发报名参与,人满到点即开班,每场培训理论学习不少于2.5个学时,现场实操考核不少于0.5学时,培训质量有保障。
据了解,下一步,南山区应急管理局将继续沿用“线上理论培训+线下实操训练”模式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一是建立长效学习机制。依托南山区安全体验馆、“学习强安”平台,持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扩大培训受众人群,通过高质量的课程内容和现场实操环境,持续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寓学习于工作之中,形成良性循环;二是健全更新培训教材。继续发挥线上、线下平台优势,紧盯国内外热点实时及工作监管重点,及时更新教材,使培训更具实效;三是适时开展实操培训。在疫情防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继续推广“小班制”教学模式,丰富操作模拟设施及培训物资器材,提高培训人员实操能力,切实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从根本上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筑牢南山安全生产防线。
编辑 刘思凡 审核 汪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