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应急转运24天一刻无休,只为让入境人员安全到家
读特记者 戴晓蓉 通讯员 王景辉 文/图
2020-03-23 17:18

每个时代,都有英雄。英雄是穿过黑夜的曙光、是刺向病魔的利剑、也是每个平凡的你我。

有的人本不想成为英雄,但时代的巨浪将他们推了上去。

他们不是军人,也不是医护人员,却依旧肩负重任,冲锋在前,披棘开路,战斗在战疫的最前线。他们是大时代下最普通的年轻人,却也是肩负着使命和责任的应急管理人。

三月初以来,国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战疫取得初步胜利,但随着国际疫情局势的变化,深圳又面临着新的考验。作为一个国际化前沿城市,深圳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面对复杂的国际情势,南山区应急管理局迅速反应,调度各方资源,有序地部署战力,将主要力量集中在防止新冠肺炎疫情的境外输入上。

牢记使命扛起担当,肩负城际转运重担

已送己亥去,将把庚子迎。对于南山区应急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来说,根本没有体会到2020年的春节,不到半天的假期就从指缝溜走。从大年初一开始,应急局全局火速投入到新冠肺炎疫情抗疫战斗中,开始了四面攻坚,向疫情正式宣战。

深夜,一通电话打来,还在值班的赖灏接起电话,连忙站起,叫上其他同事,穿好防护服,准备出发。这对赖灏和其他工作人员来说,已经是习以为常的工作常态。自2月29号开始,赖灏、廖璋、甘鑫发、郑新洋四位应急战士肩负起从广州机场、宝安机场、珠海、揭阳接送转运入境旅客的任务。

3月13日中午,赖灏等人突然接到命令,要求前往广州白云机场接送入境人员。顾不上吃午饭,一行数人当即出发,长途前往广州。下午三点,抵达广州后开始和广州方面工作人员对接,将入境人员接到大巴上。由于群众等待时间过长,情绪焦躁不安,赖灏和几名同事开始为他们做心里疏通,讲解政策的同时,为他们送去食物和水,缓解他们焦虑的情绪。由于旅客中韩国人、俄罗斯人,语言沟通不便,赖灏带上翻译,为几个外国人解释接下来的流程,如果遇到实在沟通不了的,就只能双手并用,用“手语”沟通。

回来的路上下起了瓢泼大雨,当天夜里八点半,赖灏和同事们才将入境人员接回深圳,交由各街道妥善安置。等他交接完两批次共计11位入境人员,看着街道的车缓缓驶去的时候,已经是夜里十二点钟。一群人早已经饿的前胸贴后背,当同事们吃上尚有余温的盒饭时,新的一天已然开始。这一顿饭,是真正意义上的“晚饭。”

对于南山区应急管理局转运小组的成员来说,这是最为普通的一天,甚至可以说是“轻松”的一天。他们嘴里最常说的一句话:“随令而动”,只要接到命令,无论何时何地,都会严阵以待,做好战斗准备。

24天不眠不休,坚持送完最后一班

有的时候忙起来三四天都没有时间睡觉,只能靠在椅子上眯一会。若是赶上几天才有一次的休息时刻,他们便在值班室简单的睡上一觉,而这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极其奢侈的享受。累了,就躲在角落偷偷抽一根烟,强迫自己打起精神,继续工作。但很多时候,他们往往连抽一根烟的时间都没有。

经过近一个月的时间,他们明显瘦了一圈。最忙的时候,一天需要接送三四批人,从凌晨工作到第二天的凌晨,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转瞬。二十多天的转运工作中,转运组的队员们转运入境人员超过千人,每天平均出动次二至三次,每一次长途转运耗时超过七个小时。

面对高强度的转运任务,他们只是要紧了牙,“服从组织,服从安排,完成任务,不计后果。”对于他们来说,什么时候疫情彻底结束,什么时候送完最后一班乘客,什么时候就是任务完成的时刻,而这其中无论有多少难题,都不重要。

曾几何时,他们也只是普通人,当他们身后披上应急两个字的时候,他就必须想尽千方也要扛起这两个烫眼的文字。没有人天生是英雄,只是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了,重的直不起腰,可这人就是有那么一股子韧劲儿,宁可趴下也不跪下,那他也就是常人所不能及的英雄。

四处皆是战场,遍地皆是应急人

无论是深圳湾口岸,还是入境安置点、酒店,或是转运路上,应急人活跃在南山区的每一个角落.他们藏在普通人中,也走在所有人前。对于南山区应急人来说,工作还远远没有结束,就像转运组的同志们所说,什么时候送完最后一班乘客,什么时候就是任务完成的时刻。无论这其中千难万险、暴雨雷霆、崇山万仞、人海如潮、我们都将会安全送你回家。

举国力,起雷霆,猖狂恶魔扫于零。十四亿人同一奋,还我华夏一天青。

编辑 刘桂瑶

(作者:读特记者 戴晓蓉 通讯员 王景辉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