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河共建 圳在帮扶 | 驻镇帮扶这一年,漳溪乡都有哪些改变?
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海峰 通讯员 桑晓 张敏
2022-08-15 22:04

对口帮扶,久久为功。从局部帮扶到全面帮扶,从“双到”,到“脱贫攻坚”,再到如今的“驻镇帮镇扶村”(下称驻镇帮扶),这些年来,随着帮扶地的发展与需要,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模式也在不断地创新,时时都在“尽深圳所能,供河源所需”中动态前行。

“脱贫攻坚阶段,我们帮扶的目标集中在每一户贫困户的脱贫上,如今进入驻镇帮扶阶段,站在上一轮帮扶者的肩膀上,我们得有更远的目标,更多的担当……”去年7月22日,深圳驻东源县漳溪畲族乡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帮扶工作队)进驻后,队长杨洋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突破公益与保底的模式,引领漳溪走上现代产业化发展的市场化之路,生生不息。“经济共同体”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确立,正是该帮扶工作队在漳溪提摸索一年来的创举。

深圳驻东源县漳溪畲族乡帮镇扶村工作队是和下蓝村书记在红薯基地合影

成立经济联合社 抓牢产业核心利益

漳溪乡日光村前几年就开始试种玫瑰,有几十亩的规模。这是此间漳溪乡发展玫瑰产业的基础。为推动玫瑰产业发展壮大,帮扶工作队与深圳派出单位、深河指挥部、驻县工作组、乡党委政府反复协商后,决定投入帮扶资金大力扶持日光村玫瑰种植。可是,玫瑰产业的发展,如果只是重复“公司+农户”的模式,虽然村集体的收益有最低保障,但产业发展的核心主导权终究还是掌握在单一的合作公司手中,一旦合作不畅,项目将面临风险。

帮扶工作队在玫瑰基地调研育苗情况

如何降低风险,掌握产业发展的主导权,真正走上市场化的道路呢?

杨洋告诉记者,帮扶工作队计划推行市场性原则,推动全乡下蓝、日光、中联、井贝等村注册经济联合社(聘请第三方开展会计核算、报税),村集体以资金折价入股,依法设立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等现代企业管理机构,相关人选由经济联合社社员大会确定。经济联合社作为收支主体,统筹利用后方单位和对口帮扶资源,负责一切生产决策,清晰界定生产要素投入双方的权益,实现科学高效发展。党委政府和工作队联合把关,经济合作社主“投”、公司主“销”、村集体主“建”、农民主“种”,具体到项目操作层面,经济联合社作为出资人,实现项目绝对控股,4个村有钱出钱、有人出人、有地出地,以实际生产要素投入量界定玫瑰项目权益,指明专人(如农业企业)牵头负责育苗、栽种等管理,一应决策均由经济合作社管理层作出。

据介绍,目前,漳溪乡经济合作社计划运行的产业项目有红薯种植、葡萄种植、药用玫瑰、辣椒种植等,其中,红薯产业已实现育苗,项目坐标位于下蓝村,预计种植面积300亩,村集体总投资80万,本年内实现项目收益30万元,3个村平均年收入增加8万元。葡萄种植产业项目计划落户日光村,待本造水稻收割后,整备土地,计划种植面积30亩,项目总造价100万元,2023年上半年实现项目收益40万元,3个村平均年收入增加10万元。

帮扶工作队在调研育苗情况

此外,辣椒产业已在井口村实现200亩规模化种植,近期拟扩大到4个村试点。“今年辣椒基地在4个村再增加100亩,每亩年均产量5000斤辣椒,目前工作队已牵头农业公司和村集体签订了包销合同和包销底价,按照目前深圳的市场行情,除去成本,辣椒产业每亩的利润将近有5万元。”杨洋告诉记者,漳溪土质气候比较适宜辣椒种植,1年可以种植3茬,加上好的“公司+集体+农户”合作机制,可大大增加了村民和村集体的收入。下一步,工作队计划通过“经济共同体”模式滚动投资,3年内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预计可为各村集体年均增收50万元。

发展目标:本土化、品牌化深加工

前期漳溪本土种养实践表明,由于市场竞争力低、农产品价格波动不可控、产品附加值低、市场销路单一(如大部分通过帮扶单位工会节日采购外销)等因素,简单的种植养殖业加工很难实现持续化盈利,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不高。在利用“经济共同体”模式推进产业种植的同时,还有一个问题急需解决,那就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要通过二次加工、包装、宣传等,以品牌化、标准化、精致化、可长期储存的产品形式,将农产品价值深度发掘出来。


漳溪乡日光村的玫瑰产业基地

“比如玫瑰产业,其优势在于一、二、三产业充分融合,是名副其实的‘第六产业’,种植阶段为一产,加工灌装包装阶段为二产,玫瑰农旅体验阶段为三产。从市场前景来看,是具备较强竞争力的,也是容易讲好品牌故事的。”杨洋告诉记者,工作队计划在未来玫瑰种植达到一定规模后,引进玫瑰产品加工产线,把二产加工环节附加值留在漳溪,变“委托加工”为“自主加工”,掌握玫瑰产业发展主动权,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同时,在合作合同中,设定时间线,制定奖励规则,对助力取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圳品”的合作企业,工作队推动当地政府给予一定奖励,甚至重奖,打造“漳溪畲族玫瑰”品牌效力。

据介绍,进驻以来,帮扶工作队走遍了漳溪,通过调查发现,漳溪农产品种植较为分散,没有大面积的标准化种植,也缺乏优势突出的“拳头”产品。为此,帮扶工作队在利用“经济共同体”模式培育玫瑰、红薯、葡萄、辣椒等拳头产品的同时,又马不停蹄地推动漳溪整体产业提质升级,邀请专家在国家有关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漳溪优质农产品标准,设计“漳溪畲族优质农产品”质量认证标签,实现漳溪农产品“本土检测、本土认证、全省通用”,推动漳溪畲族乡产业提质升级。“我们通过组织各大企业、种植养殖大户、合作社等单位参加‘圳品’培训班,对‘圳品’标准、申报事项、申报流程、申报规划等进行宣传,制定简明易懂的申办流程,鼓励广大农户申请获取资质认定,将漳溪农产品打入深圳高端市场,扩大产销渠道,带动更多的村民增收。”杨洋说。

下一步,工作队将继续加强产业调研,认真研究行业市场,积极向市、县、乡建言献策,发挥统一战线资源优势,助力实现帮扶资金科学、合规、高效使用,为真正实现农业发展、农村富余、农民增收贡献深圳帮扶力量。

图片由深河指挥部提供

(原标题《驻镇帮扶这一年,看漳溪乡都有哪些改变?》)

编辑 特区报-连博审读 韩绍俊审核 编辑-李怡天(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海峰 通讯员 桑晓 张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