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了一个国家,伤了一个政党,毁了一世英名
记者 陈冰
2016-07-08 05:22

首相

随着英国约翰·齐尔考特调查发布,认定前首相唐尼·布莱尔对发动伊拉克战争负全责,伊拉克战争是一场没有理由的“军事侵略”,他最终被“踢到遥远的伊拉克街道”。灭了一个国家,伤了一个政党,毁了一世英名,布莱尔正在经受最悲催的时刻。

首相1

《卫报》封面:“不管任何事,我都将和你在一起“

任何一次军事侵略,普罗大众必然受害。自从美国领导、英国支持的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后,大约60万人命丧战乱。受伤和病残的无辜大众,数目更不在少数,起码是死亡人数的几倍。流离失所的男人、妇女、儿童,大约在3.5到5万人左右。伊拉克的一些地方,现存人口甚至是开战前的六分之一,或者十分之一。

毫无争议,在萨达姆专职体制下,伊拉克的人民没有少遭殃。但同样没有争议的是,伊拉克人民在战争中遭受了更为残暴的迫害,不管美英打着怎样漂亮的旗号。13年过去后,首都巴格达上周末爆发的自杀式恐袭案,数百人伤亡,说明伊拉克人民忍受着无止境的痛苦。把9·11事件转化成开战的理由、政权更替的根据,是大国沙文主义的表现,狭隘甚至无知的小布什用胡乱的扫射打出混乱的中东。最富有戏剧色彩的是,萨达姆曾经竭力打压的圣战组织,在他被送上绞刑架后不是消失了,而是大大壮胆,耀武扬威地演化成“伊斯兰国”。不能不承认,失败的不是伊拉克,而是战争发动者。更可鄙的是,失败还要化妆成胜利者庆祝。

首相2

《金融时报》:”齐尔考特伊战报告对布莱尔作出严酷判决“

这是伊拉克战争后大致的图像,战争结束后在军舰上高呼“使命完成”的虚张,人们一定还记得。不过,开战后的第6个年头,也就是2009年,英国议会开始对当年介入伊拉克战争的诸多疑团展开调查。7年后,最终调查报告——齐尔考特(Chilcot)报告终于在昨天公布于众,击碎了英国人原以为的伊拉克战争胜利的幻觉。这是英国展开的第三次战争调查,前面已有赫顿和巴特勒的调查。三次公开调查都在追问同一个问题:英国政府是怎样卷入这场欲说还休的“豪华冒险”?

首相3

《太阳报》:“大规模杀伤性欺骗” 

在赫顿勋爵很拘谨地按照职权设定审查开战原委后,在巴特勒勋爵把开战责任推到体制上后,人们不再对追究领导人个人责任抱什么希望。但是齐尔考特勋爵似乎是一个例外,他置职业生涯于度外,追责追到时任首相布莱尔头上。他在发布调查报告的概要时,每一分钟就要提一次“布莱尔”,并且找出关键线索——一封布莱尔2002年7月致小布什的信,其中写道:“不管任何事,我都将和你站在一起”。

本质上说,这正是把私人感情演化成滥用公权力的开始。一般来说,领导人是不会捡起这个毒丸的。而英国首相之所以这么做,从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他不信任民选议员及国民,担心没法说服欧盟国家参与进来协同作战。于是,他否决了作为政治家精明的洞察力,而是委身于白宫,向小布什不假思索地点头哈腰,一场劫难也便轰隆隆地开向中东沙漠。

首相4

《泰晤士报》:“布莱尔的私人战争”

政权更迭是白宫毫不掩饰的目标,由于布莱尔没有与美国政府保持距离,甚至连出走的小道在哪里都没考虑,因此布莱尔成了伙同小布什向伊拉克开战的“一致行动人”。这是一个震惊的错误,首先是在选择交战时没有理性,没有实打实的证据,而是靠意气用事,就世贸中心被炸而泄愤。其次是没有区分极端伊斯兰主义者和世俗的复兴党(萨达姆的政党)之间的差别。一旦决定开战,布莱尔就丧失了对其他事务的正常的警觉和批判意识,捂住耳朵不再听专家和同事的忠告,不再考虑战争的后果。

布莱尔是一个很杰出的选举赢家,口若悬河,十分打动人心。记得在1997年大选中,他一往无前,宣称“人民才是英国的主人”。但是当他决定和布什一道开战时,就捂住了耳朵,再也不听人民的呼喊,把自己的政党,把坚守常识的保守党,把支持他送进唐宁街10号的英国民众,全当成不懂事的小白鼠。他已改换门庭,认了新的主子美国。战前伦敦发生百万人大游行,笔者也参与其中,但是震天动地的呼喊声,怎么也敲不开布莱尔捂着的耳朵。当战争开始,揭露开战证据不足的核科学家自杀,坚持公正报道的BBC总裁被迫辞职后,布莱尔偶尔表态,悄悄地说“我真相信萨达姆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首相5

《每日镜报》:“无论干什么,我要和你在一起……”

在英国,右翼的保守党往往和美国站在一起,维护国家利益。二战时期的丘吉尔就是如此,与美国建立亲密的盟友,联手打击德国法西斯。但保守党与美国合作是有条件的,起码保证公平与正义。左翼的工党与美国本来很有距离,可布莱尔却去抢占保守党的位置,主动积极地上了美国的船。于是布莱尔之后的工党,内讧处处,强势精明的政治家被赶出领导层,已经输掉两次大选。现在的工党,仍是四分五裂,党魁及影子内阁成员软弱无力,目前在英国“脱欧”后又陷入一场权力斗争。

首相6

《每日邮报》:“幻想魔王”

齐尔考特调查报告对英国参与的伊拉克战争定了性:“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英国首次参与并以完全规模侵略一个主权国家。”对于布什、布莱尔的开战理由,报告明确说“肯定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存在的这种说法站不住脚”,并且批评布莱尔对战后的计划“完全不充分”。这就意味着,伊拉克战争不仅摧残着伊拉克人民,也在极大地伤害着英国人,尤其是那些开赴战场的英国军人及其家属。他们在为一场非正义战争卖命,他们的子女不过是为首相的私情而流血。尤其狗血的是,布莱尔把战场上官兵牺牲过多的责任,推到将军们指挥不力。

首相7

《每日电讯报》:“我仍将采取同样的决定”

布莱尔在开战前的情绪冲动,不仅影响着英国政治,更影响着一个人的心理。对于英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声誉,也是重创,没有人会相信英国首相居然在战争这样重大的事情上都敢于撒谎,伪造情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讲述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推测后,布莱尔在伦敦说这全是真的。最要命的是,布莱尔和自己的新闻官还炮制出“45分钟内伦敦就会收到攻击”的假情报,以便诱惑国民支持战争。于是,战争的绿灯在拐骗下打开。

齐尔考特报告说,布莱尔的行为对联合国也是极不负责的,那不是给力联合国,而是破坏联合国。

首相8

《每日快报》:“无耻布莱尔:我很遗憾但仍会那么做”

伊拉克战争开始后,民间和官方的信任鸿沟拉大,领导者个人与政党组织间的争斗渐趋激烈,政党与政党之间的合作快速下降,最终结果就是演化成刚刚发生的英国“脱欧”公投。多数精英基本不了解民情民意,没料到公投结果是“脱欧”,因而政府毫无心理准备和财政准备。脱欧后两党又陷入内讧,相互猜忌,不仅友谊的小船谁翻就翻,而且同道者背后捅刀,把党的利益、国家利益放在一边,无限膨胀的是个人私利,眼中只有党魁和首相的位子。

布莱尔追究逃脱了“战争罪犯”的进一步追究,但他的灭了一个国家,伤了一个政党,毁了一世英名。他曾是英国与撒切尔夫人齐名的首相,任职时间长达10年,政绩显著。他执政时期,英国经济增长较快,失业率下降,教育和医疗经费增加。但是一场战争,打掉了所有的好名声。齐尔考特的调查结论,则把把布莱尔踢到更远的地方——伊拉克的街道上。

首相9

《每日星报》:“布莱尔是世界上最坏的恐怖分子”

编辑 高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