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特区报的故事 | 万里他乡又重逢
窦熙哲
2022-07-07 08:21

黑龙江读者窦熙哲为祝贺《深圳特区报》创刊40周年书写的书法作品。

往事历历在目,回首岁月如歌。 我与《深圳特区报》从初识、相知再到后来成为其忠实读者,可以追溯到40年前。

1982年,我27岁。供职于黑龙江省绥化地区明水县委宣传部,从事干部理论教育和理论宣传工作。

理论宣传工作的需要,使我与《深圳特区报》创刊号不期而遇,印象特别深刻:遒劲、潇洒的报头,套红刊印,鲜艳而明亮;繁体字、竖排版的正文,古色古香,庄重而典雅。头版下四分之一处的彩印广告,如出墙的红杏,吸睛夺目。革故鼎新的特区大报,果然不同凡响。

1982到1992这10年,是我国社会深刻转型、观念深刻转变的10年,也是我在宣传思想战线青春飞扬、砥砺奋进的10年。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引导思想转变、凝聚政治认同,是当时宣传工作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面向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县直机关和乡镇机关的广大党员干部,我平均每个月要作两场理论宣讲或形势政策教育报告,以强化理论武装,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理论宣传与主流媒体共同的使命、责任和时代担当,把我同《深圳特区报》紧密联系在一起。特区报“传播改革强音,报道权威资讯,续写春天故事”,为我的理论宣讲增强了不少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

在思想解放、理论创新和深圳经验的感召下,我所在的东北内陆偏远小县的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当时明水县与上海冠生园的跨省联营在黑龙江独领风骚。

宣传思想战线上的10年耕耘、10年奋进,让我收获了全省“理论教育和理论宣传先进工作者”的荣誉,受到黑龙江省委的表彰奖励。

40年来,我与《深圳特区报》不离不弃。尽管后来我被选调到新的工作岗位,却继续与她相依相伴,直到2015年退休。赋闲后虽然离开了纸质传媒,但我仍然通过“触屏”浏览深圳特区报电子版继续关注深圳的成长、发展和进步。

《深圳特区报》于我是良师,是益友,更是我心目中最好看的党报。而对我儿子来说,《深圳特区报》是灯塔,是向导,引领他大学毕业之后考取工程硕士学位并于2013年毅然奔赴深圳创业,与这座创新之城共同成长。

2021年12月初,我终于踏上鹏城这方让我魂牵梦萦40余年的神奇沃土。来到深圳的第一件事,不是去登最高的梧桐山,不是去旖旎的红树林观海鸟,而是寻访我心心念念的“故交”。当我与《深圳特区报》牵手在宝安海雅缤纷城前的报刊亭时,竟然像老朋友于万里他乡重逢一样开心、惊喜和激动。

(原标题《我与特区报的不解之缘》)

编辑 编辑-周梦璇(客户端)审读 吴剑林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
(作者:窦熙哲)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