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话题#教授称对烫碗习惯恶心#在微博热搜榜居高不下,引发热议。
有网友发帖称,一位自称“11年某知名集团特聘顾问”的教授表示对广东人用开水烫碗的习惯感到“恶心”。
这名教授是《细节决定成败》一书的作者汪中求。网传视频中,他称:“广东人用开水泡自己的碗筷,非常非常反感。比如你们广东人每一次吃饭之前,都要把那个经过消毒的碗筷,再用开水重新泡一次,还要把那个塑料纸和泡碗的水,专门拿个器皿来倒在里面,那个场景非常的糟糕……”
此言论一出,广东网友们坐不住了。在广东,用开水烫碗这一习惯由来已久,早已深深融入当地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餐前仪式。
还有人从卫生角度强调,即便碗筷看似已消毒,可谁也无法保证餐馆清洗流程毫无问题,化学清洁剂残留、塑料包装的灰尘等,都需要通过烫碗来处理。
也有其他地区的网友表示,虽然自己不是广东人,但也喜欢烫碗。
这场讨论引发了全国网友的广泛参与,演变成一场关于地域文化、生活习惯和卫生观念的大探讨。有网友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待,认为这一争议背后,是不同地域文化和生活习惯的碰撞,广东人烫碗习惯早年源于卫生条件不足,如今更多是心理安慰与文化传承。
有一种餐前仪式叫作lǒng碗
开水烫碗
用粤语来说,就是lǒng碗
在广东
你可以不会说粤语
你也可以不会吃早茶
但是你不可以不用开水lǒng碗
千万不要小看广东人的lǒng碗
它不仅代表着
广东人卫生习惯的“最高境界”
而且,这个“餐前仪式”
还有一套复杂的工序
首先,lǒng碗有多种形式:
第一种是,分开烫碗
大家围坐在一桌子边,各自麻溜地撕开餐具塑封包装。然后向杯中倒入茶水,用筷子迅速搅动,接着迅速换成汤勺,上下来回10下左右。趁着水温还未降低,将茶水倒入碗中,再把茶杯杯口在碗中转动,10下以上为最佳。最后,将碗端起,趁着余温,同样转动着碗口使茶水均匀流过碗口之后倒入水盅。这么一套复杂工序过后,lǒng碗才算大功告成。
第二种是,集中式烫碗
大伙儿坐在一块,把所有的碗筷包装纸一撕,准备一个大水盅,把所有的碗筷装进大盅里,大水盅里盛着热腾腾的开水,直接一起烫,有人负责把热水里的碗筷360度翻个遍,然后大家再各自认领自己的碗筷。不过在广东,更常见到的还是分开烫碗。
餐前用茶水烫碗在南方各个省份都有出现,并不是广东人特有习俗,但是将开水烫碗推向全国的是广东人。
那到底是什么让广东人对这事儿抱有一种迷之执念?原因可能有如下几条:
lǒng碗来自“饮茶文化”
首先,如果你有一个广东朋友,那么你一定知道,他们都爱“饮茶”,皆因喝茶也是广东人的必修课之一。
泡茶时第一遍茶水一般会倒掉不喝,这一道工序叫洗茶。广东人就顺势把这第一道茶用来冲洗茶具。
民间有云“一盅两件”,在早茶文化盛行的广东,点心上桌前的第一遍茶水,自然就用来洗餐具了。
以水为财的风俗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关于“水”,中国人可能最有发言权了,皆因风水上有说“山管人丁水管财”,水可以说是吉祥物里面的top3了。
广东人用水烫碗,其实是以水为财的风俗,用热茶烫过一遍的餐具,代表着周身围财的意思,而且在“吃”上面十分讲究的广东人,觉得用热茶烫过的碗有温度,吃起来口感更加棒棒的。
潮湿的气候
一到每年春季,广东的气候只能用一个字的来形容,那就是——湿!衣服晾不干,周围都弥漫着一股湿哒哒的气息,微生物非常容易滋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即便是清洗干净的餐具,也总给人一种被空气弄脏了的感觉。
lǒng碗,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暗示,可以让人在吃饭的时候心理上更加放心。
lǒng碗是一种礼仪
烫碗筷作为一种广东人饭前必做的事,殊不知,还有一部分礼仪和社交的作用呢!
一般去下馆子,从坐下来到上菜都要10分钟到半小时。坐下来没话说很尴尬?掏出手机玩又很没礼貌?这个时候,lǒng碗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杯盘声声清脆入耳,时而夹杂两句欢声笑语,时不时就有人说下“唔该茶水卑我下先”(不好意思,让我先洗下),换回一句“唔紧要”。(不要紧)这样,话题不就来了嘛?
这些行为不仅拉近了大家的距离,更逐渐变成广东人饮食文化中的一部分、一种情怀。就像日本人吃饭前的那一句“我开动啦”,重要的是仪式感。
lǒng碗真的能杀菌消毒吗?
答案是,有点作用但不大,难以实现。
根据《GB 14934-2016 消毒餐(饮)具》中的规定,餐具中的主要微生物检测项目为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均为不得检出。
如果想要消灭大肠杆菌,需要满足温度在75℃ 以上,时间达1分钟这个条件,才可将其杀死。
沙门氏菌不耐热,100℃下加热会立即死亡。如果加热温度偏低,则需延长加热时间,当温度在70℃时,需持续加热5分钟,如果仅有60℃ 时,则需要15分钟才会将沙门氏菌消灭。
而我们在餐厅就餐时,服务员提供的水未必是开水,为了避免烫伤消费者,可能都不到60℃。用来冲洗餐具的时候温度还会进一步下降,这就不能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此前,南京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江苏某实验室进行的实验显示,当处理条件为水温80℃、时间为30秒时,菌落总数减少了50%左右。央视一套“生活圈”节目也曾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用100摄氏度的开水烫5秒钟的餐盘,菌落总数仅比淋洗前下降了不到30%。也有检测显示,烫碗能够去掉残留的洗洁精。
总体来看,广东人烫碗有一定的清洁效果,但消毒杀菌效果有限。烫碗可以洗去餐具上的浮尘或油污,也能冲洗掉部分沾在碗筷表面的细菌和病毒,还可以去除部分餐具上可能残留的洗涤剂。但如果要达到较好的消毒杀菌效果,通常需要用100℃的开水持续冲烫餐具30秒以上。然而,这一结果并未终结争论,反而让更多人意识到,烫碗的意义早已超越单纯的卫生需求,成为地域文化认同的载体。
lǒng碗习惯背后的地域基因密码
来自广州的美食专家劳毅波曾认为,在广东的大街小巷,餐前烫碗早已超越单纯的清洁行为,演变为镌刻在地域文化基因中的仪式。从湿热气候下的卫生需求,到茶文化中“洗具”仪式的延伸,烫碗动作承载着广东人对生活品质的执着追求与对饮食的敬畏之心。当食客将滚烫热水注入碗筷,升腾的热气中氤氲的不仅是对健康的考量,更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文化印记。
羊城晚报指出,从烫碗之争到各地特色习惯的讨论,本质上是社会在多元文化交融中不断寻找平衡的过程。尊重差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唯有以理性对话代替情绪化批判,以文化共情超越刻板印象,才能让地域特色成为丰富社会图景的绚丽色彩。
图源:图虫创意
既然烫碗消毒效果有限
外出吃饭餐具应该怎么处理?
市民在日常使用消毒餐具时,可以记住“三要三无”,来对餐具的卫生进行初步判断。
“三要”:
餐饮具包装要完整
包装要清晰标明厂名、厂址、联系电话、生产和保质日期
餐饮具要光洁、感官良好
“三无”:
合格的集中消毒餐饮具要做到无油渍无泡沫无异味
尽管烫碗不是消毒的最佳方式
但是,作为“老广”们
约定俗成的餐前仪式
lǒng碗的存在意义
不仅仅是消灭细菌那么简单
而是广东人对就餐尽善尽美的追求
你有lǒng碗的习惯吗?
来评论区聊聊~
(综合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金羊网、中国青年报、新闻晨报、科普中国、广东科普、南方日报、佛山新闻等)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张蕾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徐雅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