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套餐升级实名认证却“被贷款”3年?律师:或涉欺诈|有料

读特新闻记者 吴佳妙
08-03 20:55
收录于专题:有料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近日,有博主发帖爆料称,有自称中国电信工作人员的人,以“实名认证过期”为由上门服务,诱导其签署了金融贷款合同,将原本按月缴纳的话费转为了三年期贷款。

近日,有ip地址显示为浙江的博主发帖爆料称,有自称中国电信工作人员的人,以“实名认证过期”为由上门服务,诱导其签署了金融贷款合同,将原本按月缴纳的话费转为了三年期贷款。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榜,引发了网友热议。

记者梳理发现,此类借“业务升级”“套餐优惠”“实名认证过期”等名义,推荐用户签署贷款合同的现象屡见不鲜。法律人士提醒,如以各类噱头隐瞒、诱导消费者签订贷款合同或涉嫌构成欺诈。

图源微博。

好好的按月支付,变成一次性贷款三年

“看到签订抬头为‘甜橙融租’我一脑门问号,但问工作人员是不是诈骗,对方却表示绝对不会。”上述爆料博主介绍,其接到自称中国电信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以“实名认证过期需上门重新认证”为由约定上门。工作人员到场后,进行了半小时身份证扫描、拍照,最终引导其在抬头为“甜橙融租”电子页签字。签字后,博主自主查询才得知,“甜橙融租”实际为中国电信旗下金融产品。

而签订协议后,博主原本每月直接缴纳话费的模式,也被变更为“向甜橙融租贷款三年的月租费,甜橙融租帮其向电信交月租费,其向甜橙融租还贷款”的模式。对此,上述博主提出疑问,认为运营商以“实名认证更新”为借口,诱导用户在未充分了解协议内容的情况下,签署了具有贷款性质的合同。

公开资料显示,甜橙融资租赁(上海)有限公司(简称“甜橙融租”)成立于2019年1月15日,由天翼支付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翼支付”)100%持股。翼支付为中国电信控股,持股比例为64.53%。

7月29日晚,读特新闻记者就此类现象咨询中国电信服务热线。8月3日,中国电信深圳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回复记者称,经公司相关业务部门核查核实,深圳地区没有出现记者反映的此类情况。对于记者提到的公司是否授权“甜橙融租”或其他第三方金融平台以“中国电信”名义进行上门服务或业务推广等问题,该负责人表示“不清楚”。

“送手机”“业务升级”等成套路,用户“迷迷糊糊”签下贷款合同

“莫名其妙就签订了贷款合同”“办理期间工作人员并未告知贷款内容”……记者在社交平台、黑猫投诉上搜索发现,许多网友都遭遇了“被贷款”的问题,而且大多是借“业务升级”“套餐优惠”“实名认证过期”等名义,推荐用户签署贷款合同。在此类情况下,大多数用户表示,当他们要求中国电信取消合同时,常会被告知需支付违约金。且合同期间如用户不按期缴纳费用,还将影响其个人征信。

小红书平台截图

来自成都的林先生(化名)也是在“迷糊”情况下签订了贷款合同的一员。林先生告诉读特新闻记者,起初是有自称中国电信的工作人员,以“携号转网送手机”为由上门推销。在得知林先生家里的宽带服务为其他运营商时,对方建议林先生将其一并转为中国电信运营商。

“告诉我一个月只需要缴纳费用199元,缴纳24个月即可,当时没有多想就同意了。”林先生回忆称,其随后仔细查阅才发现,该业务实际是利用其个人征信申请了名为“橙分期”的贷款,每月分别缴纳199元。但在整个业务办理的过程中,业务员却绝口不提贷款内容。因为已经签订了合约,林先生最终只能被迫继续使用该套餐。

翼支付app截图。

据了解,“橙分期”是翼支付平台针对电信用户提供的一款金融合约分期产品。据翼支付平台线上客服,如“橙支付”出现逾期问题,根据逾期时间长短,可能会产生相应的逾期息费,合作方也可能会上报征信。

律师:以各类噱头隐瞒、诱导消费者或涉嫌构成欺诈

“电信运营商如采取隐瞒、欺骗的方式,使消费者陷入认识错误而签署贷款合同,或涉嫌构成欺诈。”广东海际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专职律师谢菲菲在接受读特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电信运营商在销售或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未明确告知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信息,以各类噱头隐瞒、诱导消费者签约金融贷款合同,最终使得消费者利益受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层面,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同时,这种行为也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条规定的诚信原则,或涉嫌构成欺诈。

若发现自己已 “被贷款” ,谢菲菲建议,消费者应第一时间收集关键证据,包括与运营商的沟通记录(短信、微信、通话录音等)、贷款合同、缴费凭证及催债信息等。同时,消费者可先与运营商、金融公司协商,要求撤销合同或退费。协商不成则向消协、工信部投诉平台或银保监会投诉,督促调查整改。“若消费者仍投诉无果,可向法院起诉,主张撤销合同并索赔。”谢菲菲表示,此类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消费者有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谢菲菲呼吁,工信部应规范电信业务推广流程,强化销售人员金融信贷培训,防止此类诱导行为;银保监会应严管金融公司贷款合规性,建立投诉预警机制,对违规集中产品及机构及时处罚通报。而鉴于电信与金融监管分属不同部门,谢菲菲建议,可考虑建立跨部门的监管协作机制,交流监管信息,实现监管数据的互通共享,提高监管效率。

编辑 张克 审读 伊诺 二审 关越 三审 詹婉容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吴佳妙)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