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开发区潘玉璋:怎样为深圳产业发展服务,我坚信是有前景的
读特记者 姚龙华 金文蓉/文 刘钢/图
2020-09-25 07:35

南沙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管委会副主任 潘玉璋

“在自贸区制度创新方面,最宝贵的是从上到下形成了改革创新的共识。” “我们和前海互动密切,日常的交流非常多,创新改革互学互鉴。” 9月14日下午,南沙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管委会副主任潘玉璋接受了深圳特区报“高质量发展 经济特区行”采访组的专访,详解南沙改革发展的成效经验、方向路径以及如何推进“双区”建设等情况。

高质量发展的南沙实践与南沙答卷

“应该说,自贸区挂牌这5年是南沙发展最快的5年。”潘玉璋向记者介绍,近5年来,南沙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等主要经济指标都在两位数增长,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年上半年,南沙地区生产总值在广州率先实现由负转正,展现了面对风险挑战的发展韧性。

潘玉璋表示,南沙自贸片区挂牌5年多来,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制度创新。潘玉璋认为,比起一项项具体的制度创新,最宝贵的是南沙自贸片区经过5年多的建设,从上到下形成了改革创新的共识。在他看来,目前南沙600多种制度创新中,最有分量的就是商事登记确认制。“‘秒批’也还是要审批,而商事登记确认制对标香港公司的注册制,将企业设立登记的行为性质从行政许可变为行政确认,最大限度将企业经营自主权交还给企业和市场,这是法理上的重大调整,接轨国际商事通行规则。”在商事登记领域,这被视为注册资本认缴制以后第二个重大改革,获2020年国务院督查激励通报。

第二,贸易便利化改革。“过去报关大厅人头涌涌,现在基本没人了,为什么?大家都跑到线上去了。”潘玉璋指出,南沙自贸区贸易便利化改革在全国走在前列,近几年陆续有180多种改革,其中有40项全国领先,体制机制与技术手段双管齐下,实现口岸通关高效率低成本、贸易便利化水平日益提高。目前,南沙港正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国内其它地方的自动化码头,是在地上铺磁钉,通过磁钉传导指令。南沙是通过北斗,更先进、更智能。这是一个具备大规模复制推广基础的新方案。”潘玉璋强调。

第三,营商环境改革。潘玉璋谈到,营商环境是自贸区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引领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从2017年开始,南沙就请了国际专业服务机构毕马威开展第三方评估,根据世界银行的体系对评估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看哪个地方失分了,为什么失分,要怎么改进,形成“评估—创新改革—优化提升”的逻辑闭环。“创新改革是自贸区的优势。通过评估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创新改革,达到优化提升目的。”他说。

第四,科技、产业创新。潘玉璋直言,自贸区建设5年来,规划了南沙科学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落户,引进了中科院6个大机构,还在争取几个大科学装置落地,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强化。“在整个珠三角科技走廊里面,南沙能够起到一个重要的支撑作用,并且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产业发展方面,南沙抢抓人工智能发展风口,人工智能产业已经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先进制造业发展风头正盛;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广东医谷入驻168家生命健康领域企业;金融业跨越式发展,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潘玉璋如数家珍。

全力以赴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南沙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几何中心。潘玉璋说:“要想成为经济的中心,首先要成为交通的中心。所以从一开始,南沙就以打造大湾区的交通中心为己任。”目前,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正在加快形成。“交通问题解决了,慢慢都会火起来。”

潘玉璋认为,南沙融入大湾区,既要有基础设施的“硬对接”,也要有“软对接”,主要是规则对接、湾区通办。“规则对接是最麻烦的,要让大家理解、达成共识都不容易。”为此,南沙打造了全国首个常态化粤港澳规则对接平台,每年举办4期粤港澳合作交流活动,邀请相关领域港澳学者和协会代表参与,在内地管辖权和法律框架下,就南沙在各领域率先实现与港澳规则对接开展研究,深入了解港澳各界具体诉求,系统梳理规则对接的问题障碍和需协调解决事项,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全面推动南沙与港澳的规则制度对接,构建起与港澳相互衔接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环境,加快实现粤港澳三地“联通”“贯通”“融通”,打造内地与港澳融合发展的“南沙样本”,铸造粤港澳规则对接常态化交流湾区品牌,助力打造国际一流湾区。

到目前为止,南沙列了26条港澳规则对接的清单,有300多种湾区通的事项。率先突破港澳籍人才担任公职人员,出台港澳专业人才资格认可十项措施,试行香港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粤港澳大湾区暨“一带一路”(广州·南沙)法律服务集聚区正式启用……南沙与港澳规则相互衔接不断加强。在此基础上,南沙提出要研究出台新一批“三通”清单,以更顺畅的规则对接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

以更大担当作为推进“双区”建设、广深“双城联动”

9月上旬召开的南沙区委三届十次全会提出,要深化与深圳前海全方位合作,推动广深联动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打造广深“双城”联动发展先导区,率先实现广深接合片区同城化。

对此,潘玉璋谈到,南沙是广深合作的一个重要承载区。“我们提出谋划建设广深产业合作园,南沙有空间,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怎样为深圳产业发展服务,我坚信是有前景的。”

潘玉璋强调,南沙与前海互动密切,日常的交流非常多,创新改革互学互鉴。“前海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特别外贸外资、金融服务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随着深中通道、深茂铁路紧锣密鼓建设,下一步南沙和深圳在建设共同生活的美好家园方面,也有很大的空间。“我们引进了5家高水平的医院,同时,广州最好的几所中学在南沙都有校区。”潘玉璋特别强调,这些医院和学校不是仅为南沙服务的,而是面向整个大湾区的,“从中可以看到南沙服务大湾区的决心和担当”。

“其实现在大家不只看哪个地方能够干事情,还要看哪个地方能生活得更好。”在潘玉璋看来,医疗教育条件,生态生活环境,综合成本优势,有利于南沙吸引企业和人才落户,这是南沙未来发展的底气所在。

见习编辑 连博

(作者:读特记者 姚龙华 金文蓉/文 刘钢/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