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打造全国合成生物产业发展高地
加快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
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新的一天,从“飞阅深圳”开始吧~
丨学习贯彻
孟凡利走访调研科研机构和生物制造企业 并向广大妇女致以节日祝贺
大力推动生物制造技术广泛应用 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3月5日,市委书记孟凡利走访调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医学科学院、深圳湾实验室和部分生物制造企业。他强调,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精神,以最大力度抓紧抓实人才与创新工作,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力推动生物制造技术广泛应用,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新动能。详情>>>
丨深圳反响
深圳专家学者
科技产业创新要乘势而上向未来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引发深圳专家学者们的热烈反响。
中共深圳市委党校教授徐晓迪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深圳从来不缺创新的勇气和决心。过去,靠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崛起为国际化大都市;现在,站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风口,深圳更要乘势而上。详情>>>
北京专家学者
在产业新赛道上跑出全球竞争力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引发热烈反响。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等权威专家接受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深圳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希望2025年,深圳作为经济大市,充分发挥挑大梁作用,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新贡献。详情>>>
丨全国两会•京深连线
在深全国人大代表、住深全国政协委员热议科技创新
让“创新种子”长成“产业大树”
带着科技创新之城的使命而来,全国两会上,在深全国人大代表、住深全国政协委员无论是接受媒体采访,还是分组审议的发言中,“含科量”都颇高。从原始创新到成果转化,从人才队伍建设到科技金融赋能,大家群策群力,为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建言,助力“创新种子”长成“产业大树”。详情>>>
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创业青年测试新产品。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深圳加快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创新脚步越跑越快 发展动能越来越强
这些年以来,深圳一直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积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和创新政策,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把整个城市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创新策源地和孵化器,着力建设最系统完备、最协同高效的创新生态,加快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全方位深层次建设创新之城。详情>>>
在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科研人员正在工作。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浩翰 通讯员 陈湛淇 摄
丨深圳机遇
四个关键词看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深圳机遇和使命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报告中的字字句句都在传递一个信号:更加积极,凝聚力量,迎难而上,锐意进取。作为经济特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等多重国家战略交汇之地,记者从报告中读出了深圳责无旁贷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跑起来、抢时间、争一流,抢抓发展新机遇,充分利用积极因素,深圳大有可为。详情>>>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摄
丨打造高地
让沉睡的“知产”变奔腾的“资产”
深圳打造知识产权金融生态新高地
3月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版权局印发《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工作方案》,决定在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四川省、深圳市、宁波市开展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工作。记者采访深圳市委金融办常务副主任、市委金融工委常务副书记、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时卫干获悉,2024年,全市专利及商标质押登记金额511.06亿元,深圳知识产权金融正在把“知产”变“资产”。详情>>>
深圳打造合成生物产业集群发展高地
一直以来,深圳前瞻布局、大力培育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从首创“楼上创新、楼下创业”模式,到全国首个大科学装置、首个全国重点实验室、首个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等多个平台落地,再到打造一流产业生态,集聚全球顶尖人才。在深圳,创新要素加快汇聚,创新成果加速孵化,逐渐形成链条完整的产业创新优势,近三年全国新增合成生物企业近一半落户深圳,成为全国合成生物产业集群发展的高地。详情>>>
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鸟瞰图。
丨更多精彩
深圳商报:
深圳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上新”
为经营主体营造一流“生长环境”
2024年,深圳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6801.8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全市新增登记经营主体56.2万户,累计存续总量440.4万户,居全国城市首位。让企业深扎根、开枝散叶,让产业集群纵横交错、成行成市,深圳正在构建一个富有生命力的营商环境体系。详情>>>
深圳晚报:
雷军这一建议引发网友热议 “为新能源车牌美个颜”上热搜
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将“建议修改新能源汽车号牌设计”作为今年他提交的5个建议之一带到全国两会,引发网友热议。雷军认为,绿色的号牌与车体颜色的兼容性较差,不利于产品外观设计实现更高突破,需要进行优化。相关话题迅速冲上热搜。有深圳市民建议为新能源车牌换个设计,若能改成屏显、预设几款颜色自行选择就更好了。详情>>>
晶报:
晶报直播学急救 守护宝贝健康成长
深圳市儿童医院学雷锋月急救知识科普宣教活动开启
3月5日,由深圳市儿童医院、深圳市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协会儿童伤害防治专委会主办,深圳报业集团晶报社协办,深圳市儿童医院急诊科、门诊办、医学技能培训部、护理部、重症医学科、社工部共同参与的,以“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为主题的学雷锋月急救知识科普宣教活动在深圳市儿童医院龙华院区启动。详情>>>
编辑 温静 李璐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党毅浩 三审 甘霖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00:42
#水木年华25周年巡演深圳站 很幸运在读特抽奖活动抽中了水木年华的门票!谢谢读特实力宠粉,请我看了秋天的第一场演唱会! 散场时体育馆的灯亮起来,耳边还飘着《一生有你》的尾音,身边的人还在哼着“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后援会让我们去老师们的酒店等合影,合影后在吃烧烤的地方偶遇缪杰老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缪杰老师非常接地气,把刚在舞台上闪着光的青春,突然拉到了眼前的小桌子上。 演唱会时有多热血,宵夜就有多踏实。他没舞台上那么“亮”,穿简单的T恤,《在他乡》这首歌太适合在深圳奋斗的我们;缪杰老师还是我老家黔东南榕江县的荣誉村长,对粉丝十分亲切。许多人当年第一次听《启程》是在二十年前的校园里,那时《完美世界》是真的很火。我们把《一生有你》唱给他听,他还随着我们的节奏打着拍子。 临走时我说“榕江见!”,他也回我“榕江见!”。那些藏在旋律里的晚自习、毕业季、第一次离家的夜晚,被他在台上一唱,就全活了过来;而这顿没什么讲究的宵夜,更像给这场青春回忆加了个温暖的注脚——原来陪我们长大的人,真的就像身边聊得来的朋友一样,亲切又真诚。 谢谢读特助我圆梦,希望读特继续为用户带来更多福利,比心~
【图片动态】
#爱读书的深圳人# 地铁站里的小读者,2025年3月25日,在地铁2号线侨香站内,一位小读书手捧的漫画书《今天也想抱抱你》。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插画设计师,这是一本治愈系的漫画,读完这本书的小可爱们,就如同书中人物一样,再次看到自己的内心,重新认识自己。
创新之城深圳,也是“爱阅之城”,多年来一直深耕全民阅读。在地铁、公交上,在公园草坪、长椅上,在各具特色的书店、书吧里……你经常能在各种各样的地方,看到深圳人读书的身影。从社区的公共图书馆、街边的“24小时书吧”,到连续举办25届的“深圳读书月”,文化的力量正“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一起来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可以是你在通勤地铁上,读散文的片刻惬意;可以是你周末在莲花山公园,铺块餐布边晒太阳边翻书的悠闲;也可以是你深夜路过24小时书吧,透过玻璃看到陌生人专注读诗的温暖剪影~让我们一起收集这些闪光瞬间,让书香在交流中传递,让更多人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温度! 【本期话题】#爱读书的深圳人# 【活动礼品】有你“圳”好深圳盒子、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活动时间】即日起-9月20日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3位用户分别送上有你“圳”好深圳盒子1份和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兑奖方式】活动结束后我们将为入选用户发送短信收集领奖信息,请您注意查收。
00:36
俯拍南山后海中心河公园 图为9月9日拍摄于后海中心河公园,该公园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后海中心片区的滨水公共空间,北起东滨路,南至深圳湾出海口,单侧长约2.2公里,总面积约6.4万平方米。 公园以“一河碧水,两岸繁花”为主题,在保障排洪功能的基础上,通过景观优化和功能复合提升,打造了阳光沙滩、河口乐园、嬉水园等特色空间。设有全龄友好活动设施、光伏发电装置及智能设施,如太阳能充电座椅、智慧庭院灯等,实现了低碳与生态融合。去年该公园获得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颁发的能源和碳减排(Energy and Carbon Reduction)类别荣誉奖。#读特小记者#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