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鹏院士:始终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
读特记者 林洲璐/文 首席记者 丁庆林/图
2019-06-24 07:42

俞大鹏在工作中。

“把科学技术做成艺术品,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也是我们研究团队的共同目标。”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教授俞大鹏是国际半导体纳米线材料研究的奠基人之一,30多年来他始终保持一颗对科学的童心和好奇心,在纳米线材料和量子科学的研究道路上孜孜以求,勇攀高峰。

在学生眼中,他是可亲可敬的老师;在同事眼中,他是“最不像院士的院士”;在俞大鹏自己眼里,他是一名平凡的科学路上的攀登者。

胸怀祖国

引领中国纳米线研究进入国际前列

1993年,俞大鹏在法国南巴黎大学博士毕业后,拿到了工作许可证,可以留在法国工作,但是他毅然选择回国。“事实上,从我出国的那天,我就决定学习结束要回国,虽然当时国内条件艰苦,但是在自己的祖国做科研,心里有一种踏实感。”

回国后,俞大鹏在中科院电子显微镜实验室做了两年博士后,随后进入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尽管那时候的北大条件比较艰苦,设备比较落后,但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让俞大鹏心向往之。在北大的22年,俞大鹏犹如雄鹰一般,在探索科学的广袤天地间展翅高飞,自由翱翔。

俞大鹏是国际上半导体纳米线材料研究的奠基人之一。早在1996年,俞大鹏到香港城市大学做短期访问学者时就开始研究硅纳米线,回到北大以后继续在这个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他率先发展了催化剂引导下制备硅和金属氧化物纳米线材料的可控技术,开启了国际半导体纳米线研究的新纪元,解决了纳米线材料的规模、可控制备难题,特别是量子尺寸限制效应等新奇的物理问题。

近年来,中国纳米线材料物理研究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其中俞大鹏作出了重要贡献。2015年,俞大鹏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谈到科研和学术时,俞大鹏经常提到“好玩儿”这个词,他说:“我把学术当作一件挺好玩儿的事,对科研始终保持一颗童心。”

“我对新鲜的东西有一种特殊的敏感和强烈的好奇心。我最早是研究材料物理和电子显微学,所以有机会看到微小的纳米材料,这个东西很好玩儿,纳米线为什么会长成只有头发丝万分之一的神奇小东西,而不是生长成块体的薄膜、大晶体的呢?我始终对纳米世界充满好奇。”

敢为人先

攻克“卡脖子”科研项目

“我想在南科大做以前从来没做过的事情。”2016年底,怀揣一颗对科研的童心,俞大鹏以“归零”的心态从首都来到鹏城开始二次创业,扎根南科大。

过去20多年,俞大鹏一直关注量子科学与工程领域,推动量子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研究是他来南科大最想做的事情,这同时也与深圳布局基础研究机构的方向之一相匹配。

2018年1月,依托南方科技大学进行建设和管理的深圳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挂牌筹建,由俞大鹏担任院长。虽然只成立了一年多,但深圳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以迅猛的发展态势,成为我国量子科技研究的重要生力军。

俞大鹏介绍,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陆续设立了量子材料研究所、量子器件和芯片加工中心等多个研究实体,从全球吸引了全职研究员、双聘教授、博士后140余人,其中全职研究员60多人,还包括来自希腊、瑞典等国家的外籍研究员,这支国际化的团队迄今已发表论文100余篇,申请国内国际专利十多项。

在俞大鹏带领下,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以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主动承担了广东省科技厅的重大专项,研发国产电子束刻蚀系统。“工业级的电子束刻蚀系统是加工微纳器件和量子芯片的核心技术,去年清华大学、中科大、南京大学等高校引进时遭到国外禁运,所以攻克这个‘卡脖子’项目迫在眉睫。”

“我们中国人并不笨,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条件,我们可以体面地做科研,把科研当作享受,把科研做成艺术品。我们不要对国外的成果亦步亦趋,要有自己独特的创新想法,并努力将科研成果最终转化为产品,将量子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给国家经济建设作贡献,期望中国有更多创新的东西能影响世界。”

甘为人梯

善于发现培养青年科技人才

俞大鹏善于发现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敢于放手、支持其在重大科研任务中“挑大梁”。在俞大鹏看来,为青年人才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尤为重要。“在我们的团队,可以说是‘没大没小’,宽松的环境能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发挥每个人的专长。”

南方科技大学物理系助理教授鲁大为2017年9月到学校任职,大学就读于中科大少年班,在中科大直升博士,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做了5年博士后,谈起如何来南科大,鲁大为笑言:“我是听从俞老师的召唤回国的。”

在加拿大时,鲁大为经常在一个500人的科研人员微信群里发言,其活跃的思维引起了同在群里的俞大鹏的注意。“有一天俞老师突然加我微信,说南科大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挂牌,同时还举办量子与信息科学高峰论坛,问我愿不愿意参加,当时我抱着可以免费回国的想法,就来参加了。没想到,一来到南科大,我就彻底爱上这所大学,彻底被俞老师‘征服’了。”

“俞老师是我见过的最不像院士的院士,当我第一眼看到俞老师,就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他完全没有架子。平时,俞老师想得更多的是,如何为我们年轻人争取资源、机会和经费,而具体的科研任务,他不会过问太多,这反而让我们更有想法,更有干劲。”

说起俞大鹏,南科大物理系副教授赵悦感叹:“在俞老师的推动下,这几年南科大物理系发展迅猛,他把大家凝聚在一起。现在,在南科大物理系,你可以感受到干事创业的狂热。”

编辑 李怡天

(作者:读特记者 林洲璐/文 首席记者 丁庆林/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