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冠肺炎疫情,高福作出最新判断!
科技日报 崔爽
2020-11-28 01:23

截至11月22日,全球报告新冠病例超5700万,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表示,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全球大流行在下降,目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还在上升状态。

11月27日,在2020世界5G大会“5G与公共卫生、健康医疗论坛”上,高福作出上述判断。

图源:世界5G大会

中国疫情是七个“波”

高福解释,新冠肺炎疫情在欧美像“海啸”,海啸是多个波的,波和波混在一起看不到了。国内的新冠肺炎疫情则是“波”,每一波的“波和谷”非常清楚明白。

科技日报记者 崔爽 摄

第一波是武汉。

黄色代表输入病例,没有本地病例。输入病例在当地有传播,造成输入病例引发的当地病例。第一波武汉,武汉发生的病例和其他波不一样。

第二波在4月份,由俄罗斯输入到中国,在黑龙江、吉林绥芬河等。

接下来是北京新发地,北京新发地防控中,科学施策打得准、稳、狠。如果当时不控制好的话,第三波在北京一定是“小武汉”,北京人民做得不错。

第四波是新疆乌鲁木齐,接下来大连又出现病例,这两波混在一起了,因为输入的病例不一样。

接下来是青岛,“青岛在疫情防控中做了很大的贡献。青岛这一波疫情中,第一次在海鲜外包装分离出病毒,过去都是通过核酸阳性检测。”

第七波就是喀什。

零星病例可以实现精准狠控制

“由于全球的大流行,一直给我们输入,控制得好的话,在个别地区会出现一些零星的病例。”高福表示,就算明天后天再出现某个省市的病例也不奇怪,但我们确实能做到精准狠打下去。

“第一是我们能找到本地区的零号病人,知道谁是第一个发生的,不是零号也是大概零号,可能零号隐性感染者,或者是无症状感染者,找到他,就能找到传染的人。第二个是测序,通过序列告诉我们每一波的病毒是什么。”高福说。

“中国的经验是什么?”高福说,“最近《柳叶刀公共卫生》杂志问我,能不能想想中国为什么做得这么好。这几波疫情精准防控、科学防控、精准施策、集中发力、稳准狠、精准狠,怎么做到的?”

高福看来,中国疫情在4月后处于低位,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较快得到有效控制,经验主要在于:

一是“口罩文化”。相对于西方,东方文化公众依从性高,“政府号召、专家一喊,大家都把口罩戴上了。我们公众的依从性一直非常好。”

二是“强基层”。基层疾控人员工作到位,社区管理筑起精准防控的防线,“全面动员、全面部署、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三是以科学为依据,公众理解、公众参与,告诉公众做什么。科学是基础,没有科学走不动。

四是行政决策非常重要,都是以科学为依据做出来的决策,有强有力的领导力。

科技日报记者 崔爽 摄

新冠病毒提出一系列全新的科学问题

高福表示,新冠为人类科学研究提出新问题,比如传统的找病毒宿主的思路在新冠病毒溯源中无效;第一次把mRNA疫苗打给健康人会不会有副作用等。

高福说,今天人类面临全球的挑战,一开始认为它(新冠病毒)很可能像禽流感,像埃博拉,中间一定有一个动物,找了11个月没有找到这个动物。这个病毒就是这么特殊,可能很早以前就适应人类了。

高福说,天花可以得一次打一次疫苗,终身免疫。有一些就不行,艾滋病毒带着抗体照样感染,每一个病毒都有它的特性。今天我们带着常识、知识往里面套,想套过去的办法战胜新冠病毒,不是这么回事。病原微生物和人类就是这样的关系,每一个病原微生物都不一样,“今天新冠病毒完全给我们提出新的科学问题”。

他给出了自己现阶段的答案:

第一,它不是天花,不敢说它有终身免疫;

第二,这个病毒有无症状感染,有轻型感染……对这个病毒的认知,彻底改变了人类大脑这个CPU里面存的知识,所以现在留出很多的开放性问题。那么多的问题留在那里,大家要进行思考。

“科学求真需要刨根问底,一定要去问如何得到这个结果,不能只看结果不究其原因。”高福说。

编辑 詹婉容

(作者:崔爽)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