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照进现实:在深圳,如何阅读未来?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焦子宇
10:4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助力深圳构建网络文学创作高地与IP转化平台

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气味,这种气味,常常弥漫在文学与艺术中。那么,在深圳,这座被创新与速度浸润的城市,谁在创作?

11月22日,第二届深圳网络文学征文大赛在湾区之眼阅文书园开奖。《电子哪吒》获特等奖,《今天毁灭世界了吗?》《神明调查报告》《盲注》获主题奖,《人类重建计划》等8部作品获得优秀作品奖。这些故事中既有对新科技的奇思妙想,也有对人间烟火的温情关照,更有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辨。与首届大赛相比,作者们的笔触已突破现实生活的表层,在密集日常里,拓宽想象的边界。

科幻:写给城市最浪漫的情书

科幻作品为何让人着迷,或许因为它是写给忙碌都市的一封情书。

第二届深圳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以“突破想象的未来”为主题,聚焦科幻IP孵化,挖掘精品网文故事,下设“未来人类生活”“新技术下的新冒险”“自由意志的新生命”三大方向,共征集参赛作品两万余部。这些作者白天是兢兢业业的普通人,夜晚则是科幻世界的探险者,在星空中寻觅一方浪漫的栖居。“科技也许不浪漫,但科幻可以。”特等奖作品《电子哪吒》作者张小花说。

《电子哪吒》讲述了来自75年后的超级AI刘振华穿越回2011年,化身普通中学生,以“电子哪吒”为代号,力求修正风洞实验室错误数据以阻止黑洞危机的故事。张小花凭借独辟蹊径的叙事视角,将科幻嵌入市井生活,探讨科技使命与人类情感的共生关系。《今天毁灭世界了吗?》围绕着“商业航天”展开,讲述了一个时空循环人类自救的宏大故事;《神明调查报告》展现了独特的“伤痕改变人生线”的设定体系,“神明即数据”的未来设定颇具哲思;《盲注》则深入探讨了面对文明维度的生存危机时,人类该往何处去的哲理性思考。

“我写的是小说,不是报表。网络作家最应秉持的初心,是把小说写好看。”张小花分享创作心路时坦言,“想通这一点后,我决定‘放飞自我’,重新定位——我要为像我一样的普通人写科幻,让那些对科幻望而却步的读者加入我的读者行列。”

科幻不同于科学,它以独有的方式回应那些天真而严肃的提问,它们往往没有标准答案,却勾勒出人类思想的边界。

“科幻给我们的工具是思想实验,而网络文学给我们的是足够多样和具体的生命体验。”《盲注》作者一色结弦表示,“网络文学的价值观导向,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在每一个故事结尾给出一张标准答案,而更像是用故事,将那些或许尚未到来、但终将面临的难题提前呈现,让读者在情节中共情、犹豫、反问。”

城市:科幻的沃土与星空

仰望星空的不仅是作家,也可以是一座城市。

在颁奖典礼上,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侯晓楠说,科幻的本质,是科技与人文的交融。深圳,既有仰望星空的创新精神,也有脚踏实地、开放包容的人文关怀。中国科幻评论家、中国科普作协理事、中国作协科幻委员会委员三丰认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城市”,应具备良好的文创生态、深厚的科幻文化积淀、发达的科幻产业,以及融合教育、文旅与科技创新的能力。而这些,深圳都已有。

有人说,文学是城市的镜子,城市是文学的土壤。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是千万人民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这份演绎也为深圳文学提供了成长的土壤,改革开放与新城市叙事成为其底色,敢为人先与多元包容铸就其精神。

“深圳拥有众多科研机构、高校和创新企业,为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科技题材;同时,外来人口汇聚,生活经验各异,带来丰富的叙事视角。”著名科幻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科幻文学委员会副主任陈楸帆说。因此,深圳汇聚了众多知名科幻作家与活跃的创作者群体。

但深圳的科幻创作并不囿于文学,而是呈现出多元共生的发展态势,涵盖文学、影视、动漫、游戏、衍生品等多个领域,逐步构建起有机的产业生态。

“深圳明确将‘文化产业’作为发展支柱,从政策、空间到资本,都为创意内容提供长期而稳定的支持。”三丰表示,“无论是深圳读书月、设计周等活动,还是华侨城创意园、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等平台,都在为原创内容与跨界合作搭建舞台。在这里,科技与艺术高频互动,形成‘科技+文化’双轮驱动的城市气质。”

正如深圳网络文学征文大赛,阅文集团与深圳出版集团携手,构建从创作孵化、评审选拔到出版发行、IP转化的全产业链生态,积极探索“内容+科技”融合新模式,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网络文学创作高地和IP孵化平台。从首届的近700部参赛作品到本届两万余部,深圳网络文学征文大赛的规模跨越与主题聚焦,印证了深圳在全国未来叙事与科幻书写中的强大吸引力与组织力。

未来:从深圳出发的好故事

“深圳,是科幻故事的创作沃土。阅文将与深圳一起,持续打造孵化好故事、培育顶尖IP的开放平台,联动更广泛的产业伙伴,实现IP的全链路开发。”侯晓楠说。从创作扶持、出版推广到IP开发,阅文将持续助力好故事从深圳出发,走向更广阔舞台,让网络文学成为深圳创新活力的生动注脚。

科幻网文佳作频出背后,是网络文学作者阵营和读者大盘的不断扩大。截至2024年6月,超4.6万位阅文作家选择科幻题材创作,科幻新人作家Z世代占比超90%。科幻网文题材的百花齐放,也促使其IP改编价值加速释放。《中国科幻网文白皮书(2023-2024)》认为,受益于网络文学的大众性、消费性,以及科幻题材的现实性,科幻网文天然具有IP改编的强大潜力。据统计,2023-2024年,20余部有明确平台归属的科幻待播剧集中,超过50%改编自科幻网文。在本届深圳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中,也已有作品率先启动出版及影视化进程。

包括科幻在内,中国网络文学以其瑰丽的想象、精彩的故事、强烈的代入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读者,科幻网文在书写“中国故事、中国经验、中国想象”的过程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创造力和影响力,成为下游IP改编市场的重要来源。

侯晓楠表示,在以好故事赋能城市文化建设、探索“IP+城市”的过程中,阅文集团将推进两方面工作。一是共建“深圳故事孵化器”,培育顶尖IP开放平台,联动更多产业伙伴实现IP全链路开发。二是培育城市文化新生态与新业态,探索“IP+城市”新范式。坐落于湾区之眼的“阅文书园”便是这一理念的实践。

作为全国首个以IP为核心的沉浸式社交体验空间,它融合IP体验、社交互动与内容消费,打造出超越传统书店的城市文化新地标与文化消费新空间。在这里,读者不仅可以阅读,还可以参与作家签售、主题漫展、IP粉丝见面等多元互动活动,构建属于年轻人的文化社交场域。

在科技发达、观念多元、社会飞速发展的深圳,文学与城市生态紧密相连,正迎来蓬勃向上的发展期。此次深圳出版集团携手阅文,以“突破想象的未来”为主题,将科幻与现实深度融合,拓展文学边界,激发创新动能。未来,双方将进一步联动港澳及国际资源,深耕网络文学,发掘青年创作力量,链接影视、演艺、科幻等多维领域。当科幻的想象力扎根于创新的土壤,当网络文学的活力融入城市基因,一个市民可感、可及、可参与的阅读新生态,正悄然生长。

(阅文集团供图)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窦延文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焦子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