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运会开创跨境办赛新模式 体育为桥织密大湾区协同发展脉络

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吴孟菲
07:57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构建起“同频沟通、同心决策、同步执行”的“三地三同”办赛模式

当公路自行车队在港珠澳大桥上风驰电掣,串联起粤港澳三地风光;当马拉松选手从深圳出发,无感跨境跑进香港街巷,十五运会以体育为纽带,让粤港澳大湾区联合办赛的创新探索落地生根。作为我国首次由三地携手承办的全国性体育盛会,赛事凭借机制创新、技术赋能与精准保障搭建起跨境办赛新路径。这不仅让全流程运转流畅高效,更打通了大湾区城市协同的脉络,让区域深度融合在赛场内外落地见效。


机制创新:

“1+4”架构筑牢协同根基

跨境办赛,机制先行。面对粤港澳三地制度差异、流程差异等现实挑战,十五运会组委会在国家部委指导下,创新建立“1+4”联络机制,为三地协同搭建起高效沟通的“中枢神经”。这一机制中,“1”是国家层面的组委会港澳工作协调部,承担顶层统筹、资源调配的核心职能;“4”则包括联络会议、首席联络官、联络员、联合工作组四大常态化联络渠道,形成“分层对接、全域覆盖”的沟通网络。

高质量、高频次的会议联动,是机制高效运转的核心支撑:联络会议两月一次统筹全局,首席联络官两周一会破解难点,联络员每日沟通衔接细节,24个联合工作组定期会商推进落实。通过这一架构,三地在跨境赛事、口岸通关、人车证件、食品安全等六大重点领域快速达成共识,构建起“同频沟通、同心决策、同步执行”的“三地三同”办赛模式。从赛事规则的统一衔接,到跨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从应急方案的协同制定,到保障标准的相互认可,“1+4”机制让三地力量形成合力,为跨境赛事的顺利举办奠定了坚实基础。

技术加持:

“无感通关”重塑跨境体验

如果说机制是协同的骨架,技术就是让骨架灵活运转的血脉。十五运会针对跨境赛事的核心问题,以技术创新实现“无感通关”,让运动员在高速竞技中无需为通关额外停留,成为跨境办赛的一大亮点。

在全运会历史上首个跨境公路自行车赛中,选手全程231.8公里赛道需6次通关,依托跨境无感通关系统,实现全程无需人工干预的“不踩刹车”体验。而跨境马拉松赛则创新采用 “前置查验 + 生物识别 + 芯片定位 + 闭环管理” 模式,将通关环节前移至赛事起终点的 “前置查验区”,运动员提前完成边防检查后,比赛中通过口岸时,系统借助手环定位、人脸识别与计时计分三重核验,自动完成身份确认。这种“口岸就是赛道”的设计,让通关时间压缩至数秒,真正实现“零延时、零接触、零等待”。

技术创新不止于通关:深圳边检部署边检一体指挥车、四足机器人等装备保障赛事安全;三地联合开发的实时气象系统,为港珠澳大桥等高危赛段提供精准预警。这些技术应用不仅让赛事更顺畅,更将大湾区智慧通关的实践推向新高度,为区域人员常态化流动积累了宝贵经验。

精准保障:

全域联动破解办赛难题

跨境赛事的顺利举办,离不开跨区域、全流程的精准保障。十五运会打破地域限制,在赛事线路设计、物资通关、应急响应等方面构建起全域联动的保障体系,展现了大湾区协同作战的强大能力。

据了解,公路自行车赛的路线规划历经一年多调研论证,修改上百个版本,最终形成以港珠澳大桥为纽带,串联珠海、澳门、香港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最优方案,既保障赛事的专业性,又最大程度减少对群众日常生活的干扰。物资保障方面,香港海关为赛事相关跨境物资提供专属清关便利,通过三地监管互认实现“一地验放,三方互认”,确保器材、食品等物资及时到位。

在赛事运行的关键环节,三地实现无缝衔接:交通领域,香港西九龙站开通“赛事接驳专线”,澳门推出“观赛巴士通票”,让跨城观赛更便捷;医疗领域,三地急救力量沿赛道分段部署,形成接力救援体系;安保领域,三地警方联动巡逻,运用无人机勘察等科技手段筑牢安全防线。从赛道维护到餐饮保障,从气象预警到应急处置,每一个细节的协同都彰显着大湾区 “一盘棋”的办赛理念,让跨境赛事从“不可能”变为“高质量”。

实践价值:

以赛为媒让融合看得见摸得着

十五运会的跨境办赛实践,不仅圆满完成了赛事任务,更创造了超越体育本身的深远价值,为大湾区协同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在制度层面,“1+4”联络机制与各项协同方案,打破了三地在政务协作、资源调配、标准衔接等方面的壁垒,形成了跨区域重大活动的协作范式。在民生层面,无感通关、跨境接驳等创新举措,让三地民众切实感受到融合发展的便利,进一步拉近了心理距离。在经济层面,赛事带动大湾区文旅消费热潮,酒店、机票、景点搜索量大幅增长,仅十五运会特许商品便掀起消费热潮,销售额十分可观。赛事实现了“办赛为民、办赛兴城”的良性循环。

更重要的是,这场体育盛会深化了三地的文化认同与情感联结。火炬传递“三地联动、四城同传”,让团结与希望的火种在大湾区传递;三地民众以主人翁姿态参与赛事,为运动员加油助威,在共同的盛会中强化了归属感。而赛事筹备与举办过程中积累的跨境协调、资源整合、服务保障等一系列协同经验,不仅为本次全运会的圆满举行提供了关键支撑,更为大湾区未来合办更多大型赛事、深化各领域合作筑牢坚实根基。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詹婉容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吴孟菲)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