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昱欣晟第2000万支电芯下线之际,欣旺达动力谈如何通过共创做好每一块电池丨车界

读特新闻记者 李旖露 文/图/视频
09-20 16:08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不仅与下游客户共创,也与真实的用户共创。

合资车企正在通过定价策略和新车型,意图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找到新的增长点。

东风日产N7。图源:东风日产官网

今年4月上市的东风日产N7在合资纯电车型中表现突出。该车型的销量从4月的665台,迅速攀升至6月的6189台,随后在8月一举破万,销量来到10148辆。东风日产N7成为首个实现单月交付破万的合资品牌纯电车型。

9月18日,读特新闻记者在一场媒体沟通会上了解到,东风日产N7的成功离不开前期对客户需求的精准洞悉,而在这背后,有来自其电池供应商欣旺达动力的“共创”。

“行业分析报告是最基础的,在这个过程中,营销、市场规划、研发团队也一起走到用户端、需求端去访谈和交流,进行深度互动。”欣旺达动力副总裁王华文在沟通会上表示,东风日产N7是“共创模式”的典范,代表着双方基于用户需求去定义、规划产品,并“取得最大公约数”。

当天,由欣旺达动力与东风汽车集团、东风鸿泰共同出资设立的湖北东昱欣晟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昱欣晟”)在宜昌举行第2000万支电芯下线活动,同时宣布4C超充电池项目开工。东风日产N7的电芯,也正是出自这一工厂。

不到2年,迎来2000万支电芯下线

生产线上,工业机器人精准抓取电芯,40秒完成一套动力电池模组的组装。这些下线产品,即将交付并安装到新能源汽车上——9月18日在东昱欣晟工厂,记者看到了前沿科技赋能智能制造的其中之一剪影。

东昱欣晟成立于2022年,专注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芯、模组、PACK及系统解决方案的研发制造。2023年10月10日,工厂下线首支电芯。去年9月,工厂交付第600万支电芯。过去一年,产能翻番,截至目前,工厂已下线2000万支电芯。据悉,东昱欣晟的产品线全面覆盖从A00级小型车至中大型SUV全系车型,产品已应用于东风体系内的主力新能源车型。

今年8月25日,东昱欣晟入选工信部5G工厂名录,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实体产业落地的典型范例。

在5G技术加持之下,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制造环节进行了深度整合。记者了解到,工厂内的生产设备100%实时互联,实现实时AI质检、实时工艺控制、实时物料拉动等,生产质量与效率较传统自动化模式提升98%以上。从原材料入厂、半成品加工到成品出库,全流程数据链路全面打通,建成了超400项智能化流程及超40000个控制点,覆盖全维度智造管理。

9月18日,超充电池项目开工暨2000万支电芯下线活动在东昱欣晟举行。

得益于核心部件到系统集成的全流程自主生产,东昱欣晟的客户除覆盖东风体系多个品牌外,也扩展至多个主流车企,并在积极布局船舶动力电池新领域。

根据“宜昌高新发布”报道,今年一季度,东昱欣晟实现产值同比增长25%左右,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成为产值快速增长的“催化剂”。

与下游共创,也与用户共创

谈到东昱欣晟的快速增长,不容忽视的背景是,这是一家由动力电池领军企业欣旺达动力和中央直管的特大型汽车企业东风集团合资设立的企业。一边是技术赋能,一边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洞察与成熟品控体系。不过,远不止于此,记者从9月18日举行的媒体沟通会上了解到,双方的“共创”贯穿于整个产业链环节,而核心在于“做好每一块电池”。

“以前是客户说开发一个产品,给你参数,你就执行,现在不同了,客户站在专业视角考虑,觉得欣旺达做这个事情更专业,开始倾听产业链、合作伙伴的声音。”王华文提到,在主机厂前期产品定义、规划的时候,电池供应商也深度参与其中,营销、市场规划、研发团队也一起走到用户端、需求端进行互动。

“我们走进4S店,调研用户的用车感受和体验,‘快充你们希望做到多少?’我们不停地去问这些问题。”王华文表示,这些来自前端的反馈带到内部以后,内部的思维,以及管理的价值和理念也会逐渐发生变化。这不仅是欣旺达与下游客户共创,也是与真实的用户共创。

而在“共创”模式下,产线也在发生变化。比如,针对用户的需求,在CCD检测(视觉质量控制系统)领域,东昱欣晟针对实际生产应用的需求,自主开发了AI功能,用在灰度检测、形貌检测等环节。

此前,在接受读特新闻记者专访时,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威认为,作为B端企业,做好产品仅仅成功30%,另外30%是让客户对产品产生认知、产生信任,而更重要的40%是达成合作以后的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如何帮客户把产品卖给C端用户,如何让客户的终端产品更有竞争力?”王威表示,欣旺达一直在探索与客户“共创”的模式。

他用“种大树”形容企业经营理念。“今天,我们与客户合作,让我们具备了‘种大树’的心态,要想树长得好,我们就必须不断浇水、施肥,这也是我们的价值所在,服务客户,滋养客户。”比如针对下游的技术需求,欣旺达与上游共同研发好的技术,当上游有好的技术,欣旺达与下游协同,做好传导与落地,最终形成整个产业链的共创。

在王华文看来,东风日产N7的成功,可以说是“共创模式”的成功样本,它代表着合作双方的“最大公约数”。而对于与东风集团“共创”的模式是否能够复用,王华文认为,本质在于通过标准化、平台化,发挥规模效应。

东昱欣晟入选工信部5G工厂名录,前沿科技已深度融入生产智造。

记者留意到,这种共创模式并非孤例。与车企深度绑定,成立合资公司,曾被看作是行业头部企业策略之一。比如,宁德时代通过与上汽、广汽、北汽、吉利、长安等成立一系列合资或共建工厂以构建供应网络。

最新的一个例子是,今年首次实现半年报盈利的零跑汽车在近日牵手其核心电池供应商中创新航——通过成立一家注册资本10亿元、分别持股49%与51%的新公司进行深度绑定。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无论牵手的结果如何,都说明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更复杂的整合阶段。积极地看,这种共创是共同挑战并改写各自市场格局的战略共鸣。

编辑 许家宜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关越 三审 詹婉容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李旖露 文/图/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