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只竖着耳朵、有九颗尖牙、外表邪魅狂狷的小怪兽成了潮玩圈新晋顶流。它就是泡泡玛特旗下潮玩IP“THE MONSTERS”的核心角色Labubu,由中国香港艺术家龙家升创作的森林精灵形象。从刘亦菲、Lisa、贝克汉姆等明星自发“带货”,到强势亮相巴黎、米兰等国际时装周,Labubu像一阵龙卷风席卷了全球潮玩市场。在Labubu的带动下,泡泡玛特App登顶美国App Store购物榜,海外多地线下门店出现排队现象;Labubu的身价也水涨船高,原本不足百元的盲盒在二手平台被炒至成百上千元,今年6月,初代藏品级薄荷色Labubu在拍卖市场拍出108万元天价。
加大供给,回应核心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一娃难求”“黄牛疯抢”“二级市场价格被抬至原价数倍”,针对此情况,泡泡玛特调整了预售策略,开始全渠道大量补货,“6·18”期间在天猫旗舰店、小程序、抖音等多个官方渠道补货Labubu3.0产品,抖音直播间多次在线人数突破10万人次,天猫平台的单个链接已显示售出100多万个,很多网友表示抢货堪比抢演唱会门票,拼手速,很难抢到,但补货的行为加大供给,回应核心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此举也让Labubu3.0产品的二级市场价格应声下跌,溢价严重缩水。
据澎湃新闻报道,在一些二手平台,目前Labubu3.0一端(整盒内含6个盲盒)普遍挂价仍在1500元以上,有的甚至挂价到2800元。但在黄牛群中,随着预售开启,Labubu3.0系列价格下探,大家普遍出价在650元至800元收一端(整盒内含6个盲盒),也有卖家出价1200元,但无人响应。群内有人接话说:“已经崩盘了,700元至800元可收。”在一个二手交易群里,一位专做潮玩直播间的“黄牛”表示:“现在没有那么稀缺了,如果卖不完,只能自己玩了。”
▲深圳中洲湾商场内的泡泡玛特店。 晶报记者 张羽淳/图
6月26日,晶报记者来到深圳中洲湾的泡泡玛特线下门店看到,工作日期间,店内客人寥寥无几,来的客人基本也是围绕在Labubu系列产品的展示品前驻足。有客人问店员何时能有货,店员表示自己也不清楚。“如果你想买的话,可以加店内粉丝群,有补货群里会上链接,你可以直接抢。”足见,泡泡玛特相关产品的补货不会呈现规律性,也是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黄牛”的影响。
接下来,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为Labubu疯狂买单的群体们:他们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参与这场“抢购大战”呢?
“90后”创业青年:Labubu带来的情绪价值无可替代
在深圳创立某文化传播公司的“90后”严云峰是典型的创业青年,工作的忙碌让他基本没有个人时间,休息的时候严云峰经常选择用健身来解压,并在四年前开始收藏泡泡玛特的手办。“当时很喜欢‘小野’这个IP,因为‘小野’的性格主要表现为内敛、不善言辞,和我的性格很像,所以在我的办公室有一面柜都是不同版本的‘小野’。”
今年5月,严云峰发现很多明星都开始带Labubu出街,比如泰国公主拎着挂有Labubu的包现身时装周,欧美明星蕾哈娜晒出Labubu挂件,贝克汉姆也在社媒上晒出了女儿“小七”送给自己的Labubu玩偶,并挂在背包上。耳濡目染之下,严云峰发现Labubu居然这么可爱。
▲严云峰和他收藏的Labubu。
为了买到Labubu,严云峰会通过蹲直播间或者官方小程序购买,但抢到的概率很小,他便去千岛App购买,会有一些溢价。前段时间Labubu火到断货,他便托朋友在香港官网上买,自己去香港取,结果还被海关查到补交了20%的关税。回忆起这段经历,严云峰笑着说:“这算是我一次原价购买的经历,虽然没有开出隐藏款,但是拿‘一端’的感觉就是很爽。还拍了拆盒视频发到社交平台收获了一波羡慕。我希望把这份快乐可以传递给大家。”
从5月至今,严云峰一共买了97个不同型号的Labubu,总花费在2万2千元左右。其中最贵的是“大首领”,花费2600元。即便如此,严云峰仍觉得有点遗憾:“平台首发都抢不到,最近新上线的便利店吊卡也很难买到,直接秒出秒没。”
通过收藏Labubu,严云峰也认识了一些圈内好友。“我主要在千岛App和圈友们展示自己拥有了哪些手办,也可以看到其他圈友都有什么,通过和他们交朋友进行交换或者如果对方抢到了可以原价分享给我。我会和他们交流如何在刚发售的时候就能抢到的心得,这让我觉得很有意思。”
被问及如此喜爱收藏手办的原因,严云峰坦言这些手办可以为自己提供丰富的情绪价值。“深圳这个主打速度的城市,大多数时间都是两点一线,很枯燥。有时在家里看着Labubu2.0的‘坐坐’‘乐呵呵’,或者Labubu3.0的‘luck’,我竟然会被它们治愈到。仿佛是一种心理暗示,它们拥有魔法,能够实现我的梦想,为我带来好运。”
对于“108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售出了真人大小的Labubu玩偶”事件,严云峰说,中国有一句话叫做“千金难买心头好”,但即便如此,他也无法理解这种行为。“我可以接受部分溢价,但是如果价格太离谱,就会觉得不切实际。”严云峰观察到,如今Labubu补货之后,此前的全线溢价都开始掉价,自己曾经高价买的如今也降价,但严云峰内心毫无波澜,因为他更看重的是Labubu带给自己的情绪价值。“市场价格取决于市场需求,冷静下来后再回头看,Labubu就是一个中国玩偶,不过很庆幸中国娃娃能出圈,这也代表了中国文化的自信和自强。”
“80后”摄影师:继续收藏但拒绝溢价购买
“80后”摄影师李创是今年3月左右“入坑”Labubu的。“喜欢它丑萌丑萌的。”李创称,因为有明星带货,Labubu迅速走红,自己在了解后也喜欢上了这个IP。
作为数码旅游自媒体创作者,李创经常出差,他是在泰国购买了第一个Labubu。当时他和朋友在曼谷一家大商场里逛街,经过泡泡玛特店时看到门口排着长龙,而一个“黄牛”正在兜售Labubu,其中就有国内很难买到的“小春野”,溢价近一倍的价格。李创当时觉得有点小贵,只买了1个,朋友买了2个,但回到酒店后他却开始后悔,因为他去了曼谷其他几个商场的泡泡玛特店,Labubu都是清空的状态。
李创称,自己一般都是在官方小程序或者抖音购买Labubu,但非常难抢,抢到原价999元的“大首领”那一晚,他几乎开心得失眠,在朋友圈晒出战绩,羡煞一众朋友。李创还在小红书上查询了香港哪里有Labubu卖,和朋友专程去了两趟,没想到在香港Labubu也火到断货,他们只能空手而归。除此之外,他的朋友也原价转卖了几个给他。目前,李创一共收集了7个Labubu,“1个‘大首领’,3个3.0的‘前方高能’,1个第一代的Labubu搪胶,1个可乐版,1个‘小春野’,最喜欢还是‘小春野’!”李创如数家珍,为此他已经花费了几千元。他经常带着这个最喜欢的Labubu出差,游历世界。
▲李创带着喜欢的Labubu去日本出差。
比起收藏Labubu,李创更早开始的是收藏老式相机和胶卷机,以及数码周边。“为了收藏老式相机,我一年去四五次日本,走访过日本很多城市,几乎每一家专门店都有去逛过。”他称,这个发掘的过程是挺有趣的,他也会在网络平台上分享如何找到这些店,帖子很受网友欢迎。此外,他也曾收藏过红极一时的积木熊(Bearbrick,曾被错称“暴力熊”)。
最近,Labubu在二手市场的价格大起大落,也让李创有些感慨。他称,如果大家能轻松买到原价的Labubu,那二手市场的崩盘是不可阻挡的。他那只在澳门买的积木熊就是一直挂在二手平台上至今都出不了手。“我会继续收藏Labubu,但应该不会再溢价购买了。”
Labubu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感受”转型的缩影
市政协委员、宝安区文化体育产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汪小兰近期也关注到了Labubu引发的收藏热潮。她向晶报记者揭秘了泡泡玛特的商业密码与精神消费崛起的底层逻辑。
“这是‘口红经济’的当代变体。”汪小兰称,传统“口红经济”指经济下行期,消费者转向小额奢侈品以寻求慰藉,而泡泡玛特的盲盒经济通过59-99元的单价锚定、不确定性奖励机制和社交货币属性,将这一模式升级为“情绪经济”的年轻范式。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消费者通过盲盒购买实现“小确幸”满足。神经经济学研究表明,盲盒拆盒瞬间的随机奖励可激活大脑伏隔核区域多巴胺分泌强度比确定性奖励高28%,这与“口红消费”的即时愉悦异曲同工,但情绪价值更高、复购率更强。
此前,《哪吒2》与泡泡玛特的联名盲盒预售排期至2025年6月,二手市场溢价达30倍,汪小兰称,这展现出了文化IP与情绪消费的深度融合。电影中哪吒的叛逆成长叙事与Z世代的自我认同需求高度契合,而泡泡玛特通过盲盒将这种情感转化为可触达的消费符号。泡泡玛特通过“文化中性”策略(如Labubu的北欧精灵形象)打破地域限制,同时借力本土文化(如故宫联名款)强化情感连接。其IP矩阵涵盖原创、授权、用户共创三层,Molly、Labubu等IP的萌系设计(14.5mm眼距的“婴儿图式”)精准触发保护欲和陪伴感,形成“精神伙伴”效应。
汪小兰表示,泡泡玛特的成功揭示了消费升级的深层转向——从物质功能满足转向情感价值投资,其商业模式构建了三大价值跃迁:首先商品成为情绪产品,随后消费行为成为社交资本,最后盲盒被赋予投资属性,用户为“升值预期”持续复购。
汪小兰认为,泡泡玛特的崛起不仅是商业现象,更是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制造”向“中国感受”转型的缩影。当年轻人通过盲盒对抗现实压力、用潮玩构建身份认同,情绪消费已超越传统经济学框架,成为重构供需关系的核心变量。未来,谁能持续生产“可封装的情绪”、创造“可储存的快乐”,谁就能在情感账户中抢占先机。
编辑 周晓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