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霍山县一业主发视频称,小区深夜准时出现“机枪”般的鸟叫声,住户们不堪其扰。对此,该县林业局回应,这是夜鹰进入繁殖期发出的叫声,说明生态环境变好,鸟类增多。无独有偶,成都不少小区最近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由于夜鹰“哒哒哒”叫个不停,不少成都市民表示被吵得睡不着,却无计可施。
看到两地发生的事情,想必有些深圳市民也会感同身受。前不久,不少深圳市民发帖表示清晨被鸟叫吵醒,希望有关部门帮忙解决。相关部门及时给出回应,说明这是噪鹃求偶的叫声,强调噪鹃是我国“三有”保护动物,且深圳已将全市纳入“禁猎区”,建议市民通过关窗、戴耳塞等方式减轻鸟鸣的干扰。
夜鹰和噪鹃,名字虽然不同,晚上求偶的习性倒是颇为相似。更重要的是,它们同属于“三有”保护野生动物(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实际上,夜鹰和噪鹃不仅打不得,而且“不好打”——它们不仅习惯于夜间鸣叫,而且都披着保护色,因此很难被发现。惹不起,打不了,遇到这样的事情应该怎么办?
提起打鸟的冲动,很容易让人想起前不久演员李现“打鸟”上热搜的事情。不同之处在于,李现的所谓“打鸟”,是摄影爱好者的一种术语,意思是指使用长焦镜头远距离拍摄鸟类。李现“打鸟”频上热搜之后,不少城市都发布“观鸟地图”,安利起自家“打鸟”好去处。
环境好不好,鸟儿来投票。从鸟儿身上感受自然的美好,领略城市的风情,无疑是一件愉悦身心的美事。不过,既然享受鸟儿的好,那也就得接受鸟儿的吵。实际上,相比起郑州市民的遭遇,鸟儿的吵几乎不值一提。在郑州市金水区某路口附近,大量夜鹭在树上栖息,致使周边路面、车顶上都是鸟粪,被戏称为“天屎之路”。虽然不少郑州市民“深受其害”,但多年来依然相安无事。究其原因,鸟儿的生活习性不会因人的意志而改变。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仅体现在莺歌燕舞的动人场景,也体现在我们能否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去面对自然界的芸芸众生。这种大度和宽容,是一种更加可贵的城市气质。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秦天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