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思想指南。
在马克思看来,现代化是指现实中切实存在的工业较发达国家正在经历及工业较不发达国家必然经历的全面、系统、广泛、深刻的运动过程。资本开启了西方式的现代化,而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可从理论、历史、实践三大维度,理解中国式现代化。
理论维度: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蕴涵着关于现代化的思想智慧。马克思曾经说过,关于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仅限于西欧国家,他并不认为所有的国家都应当遵循着西方式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工业发展的先发与后发之间,仅仅是一种表现形式的差别,并不说明现代化仅仅局限为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
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社会存在作为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既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果,又是人类实践活动本身”,其内在包含着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地理环境要素、人口因素等。社会存在的变迁与人类实践活动息息相关。人类实践活动的形式越来越丰富,实践能力越来越强,必然意味着人类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因而,社会存在要素的发展是所有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共性要求。任何国家实现现代化不应局限于方式的同一性,而需结合国家的实际情况实现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马克思晚年对俄国等落后国家可以“跨越卡夫丁峡谷”的阐述,潜藏着每一个国家在进入现代化进程中往往受到各国的国情政情、文化传统等制约,不一定都适用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因而,从理论维度上看,马克思现代化思想启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历史维度:
中国式现代化是历史选择的科学道路
18世纪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把物质生产推至至上地位。马克思认为工业化实际为现代化的前身。他指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机器的出现意味着人们生产工具的创新,现代社会的生产工具相较于传统社会实现了实感式的跨越,使人们生产的境况发生史无前例的革命化变迁。人们进行物质生产实践的机器化的质量和数量越高,意味着人们的现代化程度越强、生产力水平越高。
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业文明以扩张型的态势席卷全球,处在羸弱状态下的中国只能被动地开启现代化的进程。在现代化萌芽阶段,中国按西方资本主义模式建立现代国家,从器物层面的现代化到制度层面的现代化,甚至在思想层面主张“全盘西化”,背离了立足自身特殊性的现代化发展方向。到了现代化探索阶段,中国从初提“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任务到具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从正式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再到严格明确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成果都表明了不存在普适性的现代化,各国的现代化应该有其坚守一般性意义上的特殊性。因此,从历史维度上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总结西方国家和自身经验教训中不断生成的结果。
实践维度:
整合人力物力要素为中国式现代化助力
从国家战略高度统筹优化人力物力要素的结构,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理路。马克思现代化思想是一种探寻人的理想生活状况的理论体系。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的终极价值旨归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些可以从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物性思维为主导的批判上看出端倪。马克思对“异化”“拜物教”的阐述,潜藏着现代化社会的产生是现实的人的创造物。因而,关切人的问题是建设现代化的新起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对于我们深入系统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推进新征程上的现代化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历程,进一步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历史性超越,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现代化发展内部结构优化的活力之源是生产的现代化,这是持续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所在。中国在探索现代化发展道路时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把握生产基础性作用,增强社会结构的改革深度和广度,以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基于地理环境基础上形成的资源优化配置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中国城乡、区域发展的差异性,要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根据城乡、区域经济、教育、医疗等发展水平的不同,采取分层、多元的调整策略,以打造更好的城乡人居环境。同时,系统整合人力物力要素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支撑,要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系广州新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助理研究员,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编辑 刘彦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十五运开幕式上,智能机器人演奏的千年文物仿制品是?

11月9日,我们将迎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赛事临近,无论你是投身运动热潮、感受竞技魅力,还是想为拼搏健儿传递心意,都不妨来鹏友圈,留下对“十五运”的专属祝福!带上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一同为运动健儿呐喊助威,为“十五运”热烈喝彩! 【本期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已进入冲刺倒计时,想解锁超省心的观赛方式?赶紧打开“十五运全景魔方”(https://huodong.dutenews.com/H5/nationalGame/pc),一键解锁观赛全攻略!无论是赛事速递、赛程全览,还是购票指南、规则科普,都能在这里轻松找到!快到鹏友圈带话题晒出你的使用截图,和鹏友们分享专属观赛攻略吧! 【本期话题】#十五运观赛神器#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光影逐梦,声动丽水!企摄协(深圳)会员个展亮相2025丽水摄影节 中摄在线(记者 黄建华 通讯员 盛传海)11月8日,以“新质创造 万象竞生”为主题的第六届国际摄影研讨会暨2025丽水摄影节盛大启幕。作为全球摄影界的年度盛会,本届摄影节以开放性、国际性、学术性、产业性、多元性五大特色惊艳亮相,七大展区联动呈现18531幅全球佳作与1335个精品展览,各项数据均创历届峰值,为观众带来沉浸式光影盛宴。 企业家摄影协会(深圳)受邀参展,携两大核心内容登陆摄影节,绽放独特影像魅力。其中,第十三届“沣标杯”国际听障摄影展重磅亮相,用无声镜头捕捉世间温情与生命力量,传递跨越语言的视觉共鸣;同时,协会王琛、陈德高、陈玉春、卢绮平、罗晓韵、刘小惠、吴永坤、雷尊惠8位优秀摄影师的上百幅力作集中展出,作品涵盖人文纪实、自然风光、艺术创作等多元题材,以精湛的摄影语言诠释对世界的观察与思考。 在这场万众瞩目的摄影盛会中,企业家摄影协会(深圳)以影像为桥,既展现了协会会员的创作实力,也为丽水摄影节注入了来自深圳的艺术活力。油泵厂园区3号馆内,每一幅作品都在诉说独特故事,诚邀各界摄影爱好者莅临品鉴,共赴这场光影之约!#读特小记者#

赏花拍照。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