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深圳要充分利用好改革开放的“关键一招”,以制度创新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充分利用国家战略布局红利,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与前海改革开放“双改”示范,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城市先行示范和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等政策效应,将这些国家战略进行战略解码,转化为发展优势政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基本特色、本质要求和战略安排,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和发展蓝图。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强调指出,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深圳过去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成就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样板。进入新时代,深圳被中央赋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使命。面向新征程,深圳将以更大力度深化改革开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深圳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精彩注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深圳不仅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也在人口规模、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典范。
推动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深圳具备开放包容、有容乃大的城市胸襟。截至2021年末,深圳常住人口1768.16万人。特区建设初期,深圳领全国之先打破“铁饭碗”实行劳动合同制,采取公开招考招聘等方式面向全国选拔干部和人才,为特区建设快速集聚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此后,深圳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实施“81条”人才新政、“十大人才工程”,颁布《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构建引育并重的人才政策体系,营造优越政策环境。深圳还充分利用华为、腾讯、大疆等高科技企业集聚优势吸附人才,利用市场化机制吸引人才,形成“创新成果越多、经济贡献越大、奖励补贴越多”的持续激励机制。当前,深圳人才总量663万人,其中全职院士77位,高层次人才2.2万人,海外归国人员19万人,为深圳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深圳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长期以来形成了鼓励创新、公平竞争、崇尚法治的营商环境。截至2023年3月底,深圳商事主体突破400万户。同时,深圳胸怀“两个大局”,坚持在“全国一盘棋”中发挥经济特区辐射带动作用。从1990年到2020年,深圳先后与全国17个省份105个县(区)开展帮扶合作,帮助194万人脱贫。从2012年到2021年的十年间,深圳投入帮扶资金超305亿元,对口帮扶4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彰显“感恩改革开放,回报全国人民”的深圳担当。
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推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同时,深圳有着坚定的文化追求和文化担当,努力打造城市文明典范。“杀出一条血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不仅成为激励特区建设者披荆斩棘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成为一种思想破冰的时代强音。深圳把文化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持续推动文化立市、文化强市、文化创新发展、城市文明典范等城市文化发展战略,培育文博会、读书月、市民文化大讲堂、深圳创意设计周、外来青工文化节、“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等城市文化品牌,获得“设计之都”“钢琴之都”“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等荣誉称号,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文化名城和文化高地。
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深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率先构建生态环境法治体系,1994年起先后出台环境保护、噪声防治条例、饮用水源保护条例等20余部生态环保类法规。率先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2007年开始实行领导环保实绩考核制度,随后升级为“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范围扩展到所有区、市直部门和12家重点企业。深圳率先启动全市层面生态系统服务价值(GEP)核算研究工作并得到全国推广,提出基本生态控制线概念,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404.6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域面积的20.26%。把治水作为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截至2020年深圳全市159个黑臭水体、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部实现不黑不臭;森林覆盖率达到39.78%,是“国家森林城市”,建成公园1000多个,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园之城”。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深圳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点。”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宏观性,以及地方发展的不平衡性,党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依据难易程度和轻重缓急进行分步骤推进,不断累积现代化成果;同时会选择一部分省市或地区作为政策试点,先行先试,率先探索,待经过检验经验成熟后再局部推广,直到全面实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实现,从而体现出渐进性的特点 。
进入新时代,深圳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试点角色日趋明显,深圳担当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艰巨使命。特别是2019年8月,中央出台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要求深圳要以先行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率先探索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五个“先行示范”,以更高标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内涵包括深圳先行示范的五个领域即高质量发展、法治城市、民生幸福、城市文明、可持续发展,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五个文明”协调发展大体对应。同时,在战略目标和具体内涵上有着更高要求,比如在经济建设上,提出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率先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文化建设上,提出建设城市文明典范,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在社会建设上,提出打造民生幸福标杆,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要求担当可持续发展先锋,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
通过“三步走”战略规划,以更快步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两步走”路线图。深圳立足先行示范的战略使命,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三步走”路线图。一是到2025年,瞄准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的战略定位持续奋斗,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二是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是到本世纪中叶,深圳建设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不难看出,在深圳已明确提出较全国其他地方提前10年完成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一阶段目标(即基本实现现代化),提前15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二阶段目标(即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2050年,深圳建成全球标杆城市,则意味着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从而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
深化改革开放是走在中国式现代化前列的核心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向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个百年征程,深圳必须要在更高起点、更高标准上推进改革开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顺利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以改革创新精神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方面率先示范,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立足于先行示范区的战略目标,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率先探索,是深圳肩负的重要使命。越是要改革开放,越是要加强党的建设。深圳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定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向;率先探索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实践路径,率先探索党建引领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体制机制。
推动更深层次的综合改革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深圳要充分利用好改革开放的“关键一招”,以制度创新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充分利用国家战略布局红利,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与前海改革开放“双改”示范,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城市先行示范和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等政策效应,将这些国家战略进行战略解码,转化为发展优势政策。充分利用前海改革开放、粤港澳大湾区枢纽城市和“一带一路”桥头堡的地缘优势,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继续在新时代对外开放领域走在前列。在率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三步走”战略规划基础上,深圳可构建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完全实现现代化的指标体系,提出更为明确更为具体的路线图、施工表、任务书,将其与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综合改革试点、前海改革开放、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等国家战略有机结合,形成积极的联动整合效应。
争当改革攻坚的促进派和实干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敢于担当作为,这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树立正确政绩观,就是要引导干部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实效的工作导向;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真正把推动发展有作为、深化改革有担当、服务群众有情怀、狠抓落实有办法、从严律己有境界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激励广大干部争当改革攻坚的促进派、干事创业的实干家。科学考核评价,健全识别担当作为的工作机制,结合“百名干部破百题”和“知事识人、序事辨材”体系,实时记录干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和推进改革创新中的突出表现。加大干部担当作为激励机制的制度设计,健全“能者上”的干部晋升机制,细化“优者奖”的表彰奖励机制,完善“庸者下”的干部能下机制,健全“劣者汰”的退出机制;积极开展创先争优等活动,强化“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
(作者系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副院长、教授)
(本文系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研究中心2021年重大课题《现代化视域下的党的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原标题《深圳改革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演绎》)
编辑 钟诗婷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高原 三审 周斐斐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创新之城深圳,也是“爱阅之城”,多年来一直深耕全民阅读。在地铁、公交上,在公园草坪、长椅上,在各具特色的书店、书吧里……你经常能在各种各样的地方,看到深圳人读书的身影。从社区的公共图书馆、街边的“24小时书吧”,到连续举办25届的“深圳读书月”,文化的力量正“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一起来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可以是你在通勤地铁上,读散文的片刻惬意;可以是你周末在莲花山公园,铺块餐布边晒太阳边翻书的悠闲;也可以是你深夜路过24小时书吧,透过玻璃看到陌生人专注读诗的温暖剪影~让我们一起收集这些闪光瞬间,让书香在交流中传递,让更多人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温度! 【本期话题】#爱读书的深圳人# 【活动礼品】有你“圳”好深圳盒子、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活动时间】即日起-9月20日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3位用户分别送上有你“圳”好深圳盒子1份和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兑奖方式】活动结束后我们将为入选用户发送短信收集领奖信息,请您注意查收。
00:11
小梅沙畔,邂逅今日绝美落日 图为拍摄于9月11日,捕捉到深圳小梅沙的落日美景,那温暖的色调,将海、山、城都渲染得如梦如幻 。#读特小记者#
03:09
《好日子》
00:42
#水木年华25周年巡演深圳站 很幸运在读特抽奖活动抽中了水木年华的门票!谢谢读特实力宠粉,请我看了秋天的第一场演唱会! 散场时体育馆的灯亮起来,耳边还飘着《一生有你》的尾音,身边的人还在哼着“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后援会让我们去老师们的酒店等合影,合影后在吃烧烤的地方偶遇缪杰老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缪杰老师非常接地气,把刚在舞台上闪着光的青春,突然拉到了眼前的小桌子上。 演唱会时有多热血,宵夜就有多踏实。他没舞台上那么“亮”,穿简单的T恤,《在他乡》这首歌太适合在深圳奋斗的我们;缪杰老师还是我老家黔东南榕江县的荣誉村长,对粉丝十分亲切。许多人当年第一次听《启程》是在二十年前的校园里,那时《完美世界》是真的很火。我们把《一生有你》唱给他听,他还随着我们的节奏打着拍子。 临走时我说“榕江见!”,他也回我“榕江见!”。那些藏在旋律里的晚自习、毕业季、第一次离家的夜晚,被他在台上一唱,就全活了过来;而这顿没什么讲究的宵夜,更像给这场青春回忆加了个温暖的注脚——原来陪我们长大的人,真的就像身边聊得来的朋友一样,亲切又真诚。 谢谢读特助我圆梦,希望读特继续为用户带来更多福利,比心~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