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论 | 给科研人员减负 让“青焦”不再心焦
刘晶瑶
2022-08-09 08:01

8月8日,科技部、财政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通知》。直面青年科研人员面临的崭露头角机会少、成长通道窄、评价考核频繁、事务性负担重等突出问题,该文件亮出了行动内容的关键词——挑大梁、增机会、减考核、保时间、强身心。

这已是为科研人员开展减负行动的3.0版。从最初围绕减表、报销等行政事务,到抓牛鼻子的“破四唯”行动,改革逐步走向“深水区”,而方向始终是尊重科研规律,拓宽起步成长通道,帮助一线科研人才冲破“论资排辈”的藩篱,让其得以潜心攻克“卡脖子”难题,实现原始性创新和突破。

目前,我国39岁以下的科技人力资源占比接近八成。这批人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正是科技创新主力军。但近年来,科研界以“帽”取人、唯论文数量等乱象饱受诟病。一些青年高知人才怀着满腔热血投入科研,却往往被现实浇上一头冷水,自我矮化为“科研打工仔”。长期以往,不免泄了干劲。“达标”负担压力重、应景性应酬多,也让许多青年科研人员由“青椒”变成了“青焦”。

科研管理制度的僵化,更是让人才处处掣肘。青年科研人员申请项目往往“僧多粥少”,缺乏项目支持,很难有高质量产出。“白天忙杂事,晚上搞科研”也是不少人被迫面对的窘境。

松绑减负才能起跳见效。五部门专门发文,就要对症下药、打通堵点。关键是要打破既得利益格局,破除畸形考核评价体系。

没错,搞科研是要坐得住“冷板凳”,要有持之以恒的韧劲、慎终如始的毅力,这样才能勇攀科技“无人区”。而与“冷”相对的,恰恰应是善待“青年求索者”的“热”,要全力呵护、关爱青年科研工作者。期待相关部门尽快拿出有温度的政策,共创让青年科研人员安心坐热“冷板凳”的环境,让“青焦”不再心焦。

(作者系知名评论员)

(原标题《要论 | 给科研人员减负 让“青焦”不再心焦》)

见习编辑 陈丽玲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郑蔚珩 连博


(作者:刘晶瑶)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