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 专家学者热议省党代会报告:提升文化软实力 形成鲜明城市文化品牌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2022-05-26 09:02

连日来,省党代会报告关于高品质文化供给的部署引起深圳专家学者热议。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研究员贾飞扬在采访中表示,“近年来,深圳以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为中心,以普惠性、高质量、可持续为发展要求,在公共文化建设方面持续发力,已初步建立起设施齐全、产品丰富、机制健全、服务质量较高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文化基础设施是城市文化品位的显性表达,软实力提升彰显深圳内敛的文化底蕴。”深圳市社科院文化所研究员杨立青认为,首先,深圳建成了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市民可以充分享受文化生活圈带来的便利和滋养,可以看到,提升改造后的“十大特色文化街区”已经成为市民身边的城市文化群落。其次,近年来,深圳对标国际一流文化城市,着眼未来发展,规划建设的“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势必成为代表深圳形象的文化新地标,将进一步提升城市品牌度和文化影响力。

值得称道的是,深圳也正在形成自己鲜明的城市文化品牌。例如,深圳“图书馆之城”建设卓有成效,被列入“深圳47条”向全国推广;孕育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精品文艺作品;更有文博会、“一带一路”国际音乐节、中国设计大展、深圳设计周等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城市文化菜单”不断更新完善,深圳交响乐团、深圳歌剧舞剧院等专业院团推动高雅艺术走进市民生活,市民文化大讲堂、深圳读书月、创意十二月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颇受欢迎。贾飞扬提出,深圳文化立足供给侧改革,高质量发展,给市民带来了看得见的民生福祉。

“与硬件设施的规划建设相比,深圳文化软实力仍有提升空间。”以“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为例,杨立青建议,作为可预期的城市未来高端文化载体,为更好地发挥效用,在规划建设时,专业团队应尽早介入,不断完善场馆的文化功能与建筑空间设计,同时推动运营模式、文化产品、育才引才等多领域的创新,以新规划绘就新蓝图,以新模式催生新业态,通过内涵式发展达成新场馆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杨立青认为,深圳在谋划新文化品牌的同时,还应该激活老文化品牌的创新动力,提高整体文化服务水平,提升市民艺术鉴赏能力。如鼓励高校成立出版机构,增强深圳对文化作品、文化大师的聚合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环境,提升市民文化品位;充分挖掘城市博物馆、图书馆、音乐厅等文化场馆的文化创新潜能,增强其自主性、灵活度,不断丰富馆藏,实现数字化升级,充分提升现有资源能效。

而在宏观层面上,贾飞扬也提出建议。她认为,首先,应加强顶层设计,健全文化产业发展的保障和促进机制,进一步完善《深圳市文化产业促进条例》,扶持特色和优势文化产业,鼓励自主创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其次,在创业发展扶持、出口扶持和资金扶持方面增码增力,推动深圳文化产业体制机制改革走向纵深。再次,广泛利用数字技术,构建智能化的云公共服务平台,让公共文化服务更多地“走上云端、落入指尖”,满足市民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文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贾飞扬说,传统文化彰显了中华民族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因此,建议深圳提炼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以时代性和创新性,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和深圳特色文化相融相通;深入挖掘、开发深圳不忘初心的“红色文化”,开放包容、敢闯敢试的“创业文化”,讲好深圳故事、广东故事、中国故事,更好地彰显“两个窗口”的重要作用。

(原标题《专家学者热议省党代会报告:提升文化软实力 形成鲜明城市文化品牌》)

编辑 编辑-黄小菊(客户端)审读 吴剑林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特区报-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