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 | 开放与包容,岂止是情怀,更是一座城市的活力之源

读特记者 温琼
2020-03-30 20:23
摘要

抗击疫情,人心是最伟大的力量。

3 月 30 日,光明日报聚焦深圳,刊发了一篇文章:深圳精神激发城市活力。这再次引起人们对深圳的关注。而关于城市的精神品格的话题,也进入公众视野,引人审视和思考。

抗击疫情,人心是最伟大的力量。疫情阴影下,每一个关爱的举止、每一份无畏的坚守,都显得格外闪闪发光。其实,细细体味," 深圳精神 ",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实实在在地体现在深圳抗击疫情、推进复工复产的各个环节。从 5 支战疫医疗队千里逆行、驰援湖北到深圳街头出现 " 无人值守冰柜 ",再到深圳相继出台一系列精准、务实的援企稳岗政策,各个方面的抗疫举措,从不同的侧面呈现出共同的城市精神。近期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据统计,截至 27 日晚,深圳市、区两级人力资源部门累计完成 43 趟专列、491 部专车、5 趟飞机的接站工作,派出 70 车次接驳大巴,合计接回湖南、四川、云南、河南等省务工人员 23401 人,其中湖北籍 6682 人。

这样的暖心举措得到了全国网友的热烈点赞,既展现出深圳全力推动复工复产的决心,也让人从中感受到深圳的开放与包容。开放与包容,正是深圳精神、深圳力量的显著体现。

深圳是一座超大移民城市,与此同时,深圳又是一座凝聚力和归属感十足的城市。这种凝聚力和归属感,不单单来自耀眼的经济建设成就,更源自深圳在创造奇迹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人文基因和精神。开放包容的城市特质闪闪发亮,城市价值理念的与时俱进,反过来促使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真的就像 " 一家人 " 一样,把深圳这个 " 大家庭 " 建设得更好。在这个意义上,开放与包容,岂止是情怀,更是一座城市的活力之源。

基于这样的情感基础,疫情面前,每个人都有畏惧与担忧。然而,岗位的责任与担当、心中的良善与大爱,对生活的这片土地的热爱与依恋,使大家不约而同、齐心合力在疫情阴影中守望着深圳。而且,开放与包容的基因深深融入这座城市的血液之中,深圳 " 点对点 " 接回各地特别是湖北籍返岗人员,同时贴心细致地做好防疫工作安排,以一座城的实际行动来向返岗的人员致以真诚的问候:来了便是深圳人,欢迎平安归来!

特殊时期,每一份坚持、团结和关爱,足以展现宏大命题。政府和人民站在一起,党员和群众站在一起,深圳人民和湖北人民站在一起,所有人的心紧紧凝聚在一起,结成了 " 命运共同体 "。正如光明日报文章中所说," 在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深圳能够先行走出疫情阴影、示范恢复经济活力,靠的不仅是具象的手段、策略,更本质的是多年来凝聚而成的城市精神所迸发出的强大行动力,让所有人都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

一座城市的精神品格,不仅仅在于宏大的历史叙事中,更体现于具体而微的行动细节中。每个人都是城市精神的见证者,又可以通过充满善意和温度的实际举止,不断丰富着城市精神的内涵,继而成为城市精神的拓展者和塑造者。今年恰逢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从某种程度上说,此时此刻,我们对以开放与包容为明显特征的深圳精神的聚焦,既表达出战疫情、赢经济的坚定信心,也是对人的关注,更寄载着对这座梦想城市美好未来的深切期盼。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庄思嘉

(作者:读特记者 温琼)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