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偶像不能成为被金钱操控的偶人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赵强
2021-05-13 22:42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近日发布一则重要公告指出,由演出行业演艺人员本人发起、组织的或以其所属经纪机构、工作室名义发起、组织的面向粉丝的商业集资行为,以及收受粉丝集资财物的行为,均涉嫌违反《演出行业演艺人员从业自律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中国演出行业协会道德建设委员会将针对此类行为启动评议程序,并根据评议结果对涉事演艺人员实施“联合抵制”等行业自律惩戒措施。

近年来诸如某些偶像收受粉丝财物转手倒卖、粉丝追星集资“倒奶打投”等热点事件表明,面向粉丝的商业集资、收受粉丝集资财物等行为,很容易滑向失控,不仅有违公序良俗,严重的更是违法违规,污染了演艺行业的生态环境,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在国家和地方出台各项政策措施,重拳整治“饭圈”乱象的背景下,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公告,重申行业自律规定,并将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行动,是行业协会职责所在,也是对治理“饭圈”乱象政策措施的有力配合与支持。他律与自律并举,“内外兼治”,是治理“饭圈”乱象的题中应有之义。

集资打投等“饭圈”乱象,之所以愈演愈烈,重要原因在于其背后形成了由偶像、演艺机构、赞助商、网络平台等组成的利益链条。这样构成的利益链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收割机,有组织有预谋地收割粉丝,手段不断翻新,粉丝越陷越深,利益收割越来越疯狂和残酷。

在“饭圈”利益链条中,偶像起着关键甚至核心的诱导作用。无论是由谁发起,粉丝们出钱出力,都是冲着自己的偶像去的。按理说,偶像面对粉丝们的热爱,应怀有感恩之心,不能让粉丝们因为热爱,反而受到伤害。然而,骨感的现实并非如此。某些偶像一面将粉丝唤作“家人”,一面却只会紧紧盯着“家人”们的钱袋。粉丝们一心想将偶像力捧出道,而实际上偶像早已走上了利用粉丝牟取不义之财的邪门歪道。

偶像对粉丝的影响力是巨大的,甚至超越了粉丝们真正的家人,所以,偶像们一呼百应,粉丝们肝脑涂地。在“集资打投”的策划者们的规则设计中,谁的粉丝出的钱多,打投的票数就多,偶像出道的几率就大。这不仅让粉丝们陷入了一场财力物力的无休止大比拼之中,也让这些以年轻人为主体的粉丝们潜移默化地树立起金钱万能、金钱至上的价值观。陷入追星狂热中的粉丝们,其实已经被偶像及其背后的势力洗脑甚至精神控制,到头来,粉丝们恐怕也分不清自己崇拜的是偶像还是金钱。

而在利益链条上的偶像们,是利益的获得者,但也未尝不是这条金钱利益链上被操控的偶人。没有偶像,这条利益链玩不转,但偶像一旦进入这样的利益机制中,也往往身不由己,受控于人。为博“出道”,他们用尽办法“压榨”粉丝,而“出道”的最终必定是少数,他们可能榨干了粉丝的钱财与心血,到头来自己也只是镜花水月一场空。这场利益游戏的最大获益者不会是所谓的偶像,而被金钱操控的偶像,就像没有自主能力也没有生命力的偶人一样,是这场游戏里的道具,游戏结束,必将被弃之一隅。粉丝们还可以去追逐新的偶像,而偶像被透支了信誉,恐怕很难再有新的机遇和长远发展。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公告,将对商业集资等涉事演艺人员实施“联合抵制”等行业自律惩戒措施,意味着只要被同行评议断定有相关行为,偶像们就将中断“星途”。这对“集资打投”等造星游戏来说是釜底抽薪之举,未来偶像出道,将要也必须只能靠实力。于偶像而言,“集资打投”利益链的终结,也是一种解脱。不必在各种力量的操控中纠结,也不必做千夫所指的粉丝“吸血虫”。

粉丝们常常鼓励偶像们要“做自己”。做自己,要凭实力。偶像的实力不仅在于良好的外在形象、艺术能力,更重要的还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的“三观”,如此才能成为值得粉丝们模仿、热爱与崇拜的榜样。这样的偶像,不需要粉丝们“集资打投”。因为,莎士比亚曾说过:“发光的不一定是金子,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原标题《特评|偶像不能成为被金钱操控的偶人》)

(作者: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赵强)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