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公路自行车男子个人赛成功举办。100多名选手从珠海博物馆前的情侣路出发,经过港珠澳大桥,跨越粤港澳三地,六次进出关,全程231.8公里。
这是十五运会唯一跨越粤港澳三地的标志性跨境赛事,也是全运会历史上首次举办跨境比赛。本次赛事在粤港、粤澳分界线处架设了无线射频识别系统,通过提前报备的“白名单”和实时感应数据,确保运动员以约40公里时速“无感通关”。
一场骑行比赛跨越的是三地,融合的是人心。运动员“无感通关”的背后,正是粤港澳三地的同心同行。十五运会由粤港澳19个城市承办,是全运历史上承办城市最多的一届。这不仅是一场体育的盛会,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的生动体现,更是“一国两制”在体育领域的生动实践。
全运会就像一根纽带,把大湾区紧紧联系在一起,制度不同、规则迥异的粤港澳三地在赛事期间展现出非凡的“默契”。正如十五运会徽中广东木棉花、香港紫荆花、澳门莲花交织绽放,赛事组委会创新建立“1+4”联络机制,共同探索出一个“三地三同”的联合办赛模式,也就是“同频沟通、同心决策、同步执行”。
三地联合办赛,联通的是无形的人心。三地文化同源、人缘相亲,在比赛与观赛中进一步筑牢情感纽带。当粤港澳青年在同一个赛场竞技交流,当持票观众实现“一证在手,说走就走”,共享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大湾区的空间距离仿佛缩短了,浓浓的文化认同感也油然而生。
活力大湾区,同心向未来。这场跨越三地的体育盛事,正是大湾区奔向未来的生动注脚。三地携手并进,奏响一曲以体育为媒的融合发展乐章。
编辑 李斌 审读 桂桐 二审 王雯 三审 詹婉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