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汕比亚迪:打造国产高端新能源汽车超级工厂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森
08-01 07:47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编者按

工业特产是高质量发展的缩影,代表着区域产业体系的高度。

当前,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在加快建设深圳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核心承载区,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新型储能、高性能材料、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为辅的“一主三辅”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涌现出一系列分量十足、深受欢迎的新特产。

深圳特区报今起开始推出“访深汕车城 探工业特产”系列专题,报道深汕特别合作区代表性工业特产背后的故事,聚焦深汕特别合作区营商环境、发展成色和产业前景,展现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攻坚、改革攻坚,各项事业开创新局面的动人图景。

让我们通过一个个工业特产的案例,见证一座汽车城的崛起!


比亚迪“深圳号”在小漠国际物流港停泊装车。

小漠湾畔,狮山脚下,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极具未来感的厂房,宛若镶嵌在碧海与森林间的宝石。

钢花流焰,机械轻舞,高度智能化生产线上,仰望U9、腾势Z9、比亚迪汉等高端新能源车型有序下线。

从铝合金加工到激光焊接,从机器人集群到柔性生产线,总装生产的全过程紧扣“高端制造”定位,不断挑战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最新高度。

通港大道串联,20分钟车程外,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同样是马力全开的生产场景,16栋厂房、174条产线全面投产,成为比亚迪零部件“心脏”,源源不断向各生产基地输送零部件。

比亚迪与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在撰写产业与新城互相成就的新篇章——

2021年8月,比亚迪与深汕首次签约,4年来,比亚迪先后在深汕落子四期项目,总投资额超315亿元,深汕为比亚迪供应用地面积约5.13平方公里。目前,一期已经满产、二期产能持续爬坡,三期PACK电池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及四期电池包PACK项目上半年投产,项目从签约到落实,不断刷新“深汕速度”。

据预估,深汕比亚迪工业园这一世界级“超级工厂” 满产年产值可达2200亿元。

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

打造“深汕专属”高端产线

近年来,比亚迪多款高端车型火爆全球,突破传统国产品牌市场天花板。

仰望系列智能电机控制系统保障原地掉头、爆胎稳行、高速过弯、极限操稳、应急浮水等多种先进驾驶功能,依托悬浮电机带来超高稳定性、舒适性,科幻驾驶体验与行政级驾乘体验完美结合,标志着比亚迪跻身豪华车型方阵。

腾势、比亚迪汉则分别在高端新能源MPV市场和C级车市场取得突出表现,为比亚迪进一步巩固新能源主流市场“销冠”地位。腾势可靠的安全配置和续航能力,配合人性化的家用舒适驾乘空间,赢得了中产家庭用户的青睐;比亚迪汉丰富且实用的高配车型配置,配合相对亲民价格,成为高性能、高智能化且性价比突出的中大型新能源轿车代表作。

在刚刚落幕的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上,比亚迪旗下高端车型叫好叫座,也让更多媒体和公众视野投向这些车型背后的独家生产地——深汕特别合作区。

高端车型需要高端生产线支撑。深汕特别合作区为比亚迪高端产线落地提供了完美条件。

汽车“超级工厂”用地需求大、资源要求高,特别是高端产线往往需要定制专属产线,对要素供给更敏感。在深汕,企业能够享受充裕的产业空间和优质的产业配套,为国产汽车产业释放潜能搭建了大舞台。

与深圳市区同城同质同效,各类要素快速涌动,深汕特别合作区为研发与生产紧密结合提供了可能。2023年年末,比亚迪核心生产环节全面迁至深汕,依托大湾区供应链将研发成果迅速落地。这种“前研后产”模式,既释放了核心城区的创新资源,又依托深汕的空间优势实现产能规模化,完美迎合了比亚迪“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战略需求。

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是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重要举措。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正是践行这一发展路径的典型案例。

依托龙头锻造产业生态竞争优势

汽车产业是民用工业的集大成者,具有强大的产业链带动和集聚效应。以汽车产业为主导产业,深汕特别合作区快速吸引和集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实现了经济体量快速增长。

依托比亚迪“超级工厂”这一重大项目,深汕构建从汽车新材料、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整车制造到汽车贸易出口的完整产业生态。同时,新能源汽车主导产业强势拉动,新型储能、高性能材料、智能制造装备等辅助产业协同联动,完整、高效的现代产业生态体系构建,为包括比亚迪在内扎根深汕的企业锻造出规模化竞争优势。

位于鹅埠的飞驰智能科技产业园,深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项目东风李尔所在园区开创了项目当年拿地、当年动工、当年投产的新纪录。东风李尔是深汕特别合作区龙头项目比亚迪的主要供应商,项目落地深汕,正是看中了能就近为比亚迪提供汽车座椅的全链条生产优势。

在深汕,像东风李尔这样与比亚迪共生的企业还有许多。目前,以比亚迪为龙头,京西重工、佛吉亚、壁虎科技等近30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相继落户深汕,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加速成型。

去年11月,比亚迪成立30周年暨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发布会在深汕举办,比亚迪也成为全球首个达成10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的车企。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9月25日,比亚迪第9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深汕下线,从900万辆到1000万辆,仅用时54天。

7月21日,比亚迪在深汕工厂举行第1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仪式,超级四电旗舰轿车仰望U7作为下线车型亮相。深汕,既成为了产能的核心保障,也成为了国产品牌的闪亮舞台。

深汕,正是比亚迪产能迅速跃升的一个密码。在这里,50秒就能下线一辆新能源汽车,二期东地块投产后,深汕将具备每小时140辆汽车的生产能力。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配套布局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厂,实现“零部件-整车-出口”全链条本地化,供应链响应速度提升30%,优质产业生态为比亚迪刷新“深汕速度”创造了可能。

厂港联动开启全球市场大门

2024年1月,比亚迪的第一艘自主滚装船“开拓者1号”,在深汕特别合作区小漠国际物流港拉响汽笛,装载约4000辆新能源汽车直抵欧洲。

今年4月,比亚迪第四艘专业新能源汽车运输船“BYD SHENZHEN”号正式交付。这艘以“深圳”命名,拥有9200个标准装载车位的全球最大汽车运输船,彰显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制造到技术、从产品到服务的全面国际化的决心。

7月,小漠国际物流港一片繁忙。7月9日,小漠国际物流港首迎比亚迪“深圳号”滚装船搭载6800余辆新能源汽车远赴欧洲,实现出厂即可出港。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运往欧洲的新能源汽车中,有1105辆是本地生产,标志着深汕生产的新能源汽车迎来首次出口;7月18日,比亚迪“郑州号”在小漠港搭载1064辆新能源汽车首航东南亚。

坐拥深圳港首个汽车专用滚装码头小漠国际物流港,是深汕发展汽车产业的核心优势,也是比亚迪选择在深汕打造“超级工厂”的重要原因。

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与小漠国际物流港仅一路之遥,且有专属疏港大道联通。这意味着,车辆生产下线仅需5分钟运输即可直达港口、扬帆出海,相比国内其他基地转运,每辆车运输成本降低约15%。

在比亚迪布局国内的各大生产基地中,深汕工业园是目前唯一实现厂港联动发展的基地。高效、便捷、通达的厂港联动服务圈为企业降成本、提效率,形成产、运、销汽车全产业生态链。

目前,小漠港已开通10条国际滚装航线,覆盖欧洲、南美、东南亚等地,成为国产汽车出口的重要渠道。今年,小漠国际物流港二期工程正式进入主体施工阶段。二期工程旨在对一期工程部分岸线进行功能调整,将现有多用途泊位调整为汽车滚装泊位,未来可满足2艘9200车位汽车滚装船同时靠泊装卸作业需求,设计年通过能力75万辆,预计2027年底投产运营。届时,小漠港将具备100万辆汽车装卸能力。

比亚迪高端新能源汽车持续驶向全球,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超级工厂”和小漠国际物流港正逐步成为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化的重要支点,助力“中国制造”迈上全球价值链的更高台阶。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秦天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